間行軍,就是為了避免被志願軍的特種部隊發現。
為此,在行軍的時候,第二步兵師做了嚴格的燈火管制,即所有車輛都關閉行車燈,駕駛員使用夜視儀。如果沒有夜視儀,則由前進的偵察兵在沿途設定一些聚向燈,為車隊指引前進方向。
目的只有一個,在到達鐵原之前,絕對不能暴露行蹤。
為了掩護第二步兵師,第七步兵師在正面戰場上發起了猛攻,一度連續投入三個旅,讓第四十三集團軍無暇他顧。
打到五日凌晨,第四十三集團軍就不的不動用戰役預備隊。
大概是沒有想到美軍會如此頑強,第四十三集團軍還向司令部發出請求,希望得到第十三集團軍的增援。
只是,黃峙博不為所動。
美軍在正面戰場上打得越猛,黃峙博心裡越不安。
如果博茨曼只有這點本事,志願軍早就打下了首爾,這場戰爭也早就結束了。博茨曼讓美軍在正面戰場上發起猛攻,肯定別有所圖。
得簡單點,就算博茨曼的戰役企圖非常有限,也應該進行戰術級別的迂迴穿插。
把主力消耗在毫無意義的正面戰場上,美軍別想有重大收穫。
那麼,美軍會從什麼方向上進行迂迴呢?
因為不是博茨曼,不大清楚美軍的具體情況,在只知道博茨曼可以動用第二步兵師的情況下,黃峙博無法做出準確判斷,所以在他看來,博茨曼有兩個選擇,一是向西邊的鐵原發起突擊,二是向東邊的元通裡發起進攻。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黃峙博有理由相信美軍突擊鐵原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鐵原北面是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線,只要美軍打下平康,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就得撤退,但是攻打元通裡,同樣能夠對這兩個集團軍構成威脅。區別只是,如果美軍強攻元通裡,就不是逼迫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撤退,而是要吃掉這兩個集團軍。
那麼,博茨曼有信心一口氣吃掉兩個集團軍嗎?
黃峙博沒有把握,畢竟只要美軍穿插迂迴到位,就有能力包圍兩個集團軍,然後堵住所有突全文字。圍通道,再動用數量眾多的韓軍打一場殲滅戰。以美軍的戰鬥力,即便不能從正面突破第四十七集團軍的防線,在戰線側後方守住幾個交通要道應該不是問題,而韓軍在兵力上肯定不是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黃峙博的這個判斷沒有錯。
在他猜測美軍的戰役企圖時,博茨曼也在考慮,要不要讓韓軍作戰。
讓他產生這個想法的,正是第七步兵師在第四十七集團軍的陣地上沒有佔到便宜。
如果第七步兵師拼盡全力都無法突破第四十七集團軍的防線,那麼第二步兵師到達鐵原後也不見得能夠收穫戰果。
如果在鐵原與第十三集團軍惡戰,美軍的反擊必將以失敗收場。
只是,打到這個時候,能夠調動的美軍已經沒有了。
博茨曼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讓韓軍主力部隊參戰。
在他手裡,正好有一支韓軍的主力部隊,而且正好部署在戰場附近,即駐紮在江陵的第九裝甲師。
在十一月三日夜間,也就是博茨曼策劃反擊行動時,第九裝甲師就進入了戰備狀態。
雖然與他的前任一樣,博茨曼也非常不信任韓軍,哪怕是韓軍中的主力部隊,但是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動用這個在第一次戰役後重建的裝甲師。
五日凌晨,博茨曼給第九裝甲師下達了命令,讓其從江陵北上,攻打元通裡。
在這道命令中,博茨曼還明確提到,必須在天亮之前趕到,並且在清晨七點三十分左右發起進攻。
按照他的安排,第二步兵師將在七點過到達鐵原附近,預計在八點左右發起進攻。
到時候,美軍將對戰場上的志願軍進行全面電磁壓制,切斷志願軍的無線電通訊,使志願軍司令部無法掌握前線情況。
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志願軍會認為聯軍在猛攻元通裡,而不是強攻鐵原。
這下,第九裝甲師成了主角。
可以說,成敗就在第九裝甲師能否及時到達元通裡,並且及時發起進攻。
以當時的情況,真要讓韓軍來打元通裡的話,也就只有第九裝甲師靠得住了。
第一次戰役之後,第九裝甲師從元山一路退到束草,隨後又在第六十五集團軍打過三八線的時候退到江陵。早在十月初,第九裝甲師就得到了補充兵員,只是所需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