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不但是我軍重振軍威的一次機會,也是我國推進改革的絕佳機會。只是在做這些之前,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
“什麼?”
“打贏這場戰爭。”
黃峙博一愣,似乎沒有明白過來。
“知道嘛,我們搞任何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民間力量,而是已經處於壟斷地位、而且從壟斷中獲得了好處的利益集團。說簡單點,就是我們內部的矛盾。元首先搞改革,首先就要獲得足夠的支援,獲得讓他推行改革的力量。在所有力量中間,軍隊的支援至關重要。沒有軍隊的支援,任何深入到體制內部的改革都無法成功。只有打贏了這場戰爭,回國後的志願軍成為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元首才有了這個基礎。更重要的是,一場勝利的戰爭,會提高元首的個人威望,從而解決一些原本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說,從領導層到民間,恐怕不會有人質疑元首的戰略決策了。”
“陸總,你這話的意思……”
“什麼意思,你慢慢想,遲早能想明白。”陸風烈笑了笑,說道,“只是,回去後你得做好幾件事。”
“什麼事?”
“打了幾場惡仗,志願軍中湧現出了不少優秀指戰員,而且他們都很年輕,也沒有多少背景。不管怎麼說,志願軍遲早得回國,所以你得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鍛鍊機會,也讓他們獲得應有的待遇。”
“陸總,這不是開玩笑的事。”
“當然沒跟你開玩笑,而是讓你去做。當然,不管你怎麼做,他們都是中**人,而且都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軍人。我已經答應元首,再幹幾年。當了幾十年的兵,我沒什麼好指望的,只是希望給我們的子孫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你還年輕,用不著像我這樣考慮問題,更應付諸行動。”
黃峙博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陸風烈的意思。
“還有,等你回來,軍事改革的事情得抓緊進行。我只是提個醒,你別多想,打贏這場戰爭再說。”
黃峙博沒有多說什麼,他非常清楚陸風烈的意思。
戰爭只是導火索,戰勝外來的敵人僅僅是為迎接更大的挑戰做準備。陸風烈已經表現出了退意,即便再幹幾年,也是為黃峙博打基礎。只要他幹得好,肯定是下任總參謀長,而傅秀波需要的就是一個像黃峙博這種,銳志改革的軍事統帥。!~!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胸有成竹
黃峙博回到志願軍司令部的時候,前線送來好訊息,第四十七集團軍從祖江裡出發,渡過臨川江,在江華東面登陸,完成了對開城的戰略迂迴。(手機訪問:)
戰爭爆發前,祖江裡沒有跨江大橋,無法到達臨川江南岸。
聯軍打下開城後,為了加大物資運輸量,特別是在八月份,中國海軍的潛艇集中在黃海東部活動,對聯軍的運輸船隊構成了極大威脅,聯軍不得不加大陸路的運輸量,所以在臨川江上架設了多座浮橋與舟橋。因為有直通開城的公路,而且離開城僅十多公里,所以祖江裡成為臨川江上最重要的渡河地點之一。
第四十七集團軍打過來的時候,聯軍就拆掉了臨川江上的浮橋。
這沒有難倒第四十七集團軍,打下祖江裡之後,在臨川江上架設了三座浮橋,突擊部隊在一個晚上就渡過了臨川江,攻入韓國境內。
如果說第五十四集團軍只是在衙洞磨時間的話,那麼第四十七集團軍就打在了聯軍的要害上。從江華向東南推進大約二十公里就是大首爾地區,而且其間沒有任何可以駐守的城鎮與軍事要塞。
重要的是,第四十七集團軍完全可以派遣野戰部隊包抄衙洞,切斷衙洞與首爾的地面交通,協助第五十四集團軍合圍衙洞。如果志願軍再打下衙洞,等於完全洞穿了聯軍在首爾北面的防線。
情況很危機,可是聯軍卻無兵可派。
博茨曼已經從第一裝甲師抽調了三個營,而第一裝甲師總共只有九個戰鬥營,第二裝甲師也只有九個戰鬥營。如果繼續抽調部隊,兩個美軍師在拿到主戰裝備後也沒有足夠的實力發動一場像樣的進攻。聯軍能否打贏這場戰爭,不在於能否把志願軍擋在首爾之外,而是能否再次打過三八線。此外,韓國的軍事產能已到極限,無法為美軍提供更多的主戰裝備,也就無法武裝美軍部隊。
一時之間,博茨曼也沒有立即做出決定。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從祖江裡渡江的志願軍並不多,加起來也就只有一個旅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