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入朝

第一百四十一章入朝

李明陽沒有爽約,第二天下午把情報送了過來。

有了可靠的情報支援,特種作戰算是成功了一半。吃過晚飯,牧浩洋去火車站給曹安國和龐躍龍等人送行。

地面戰爭即將打響,戰場上的情況卻並不樂觀。

聯軍地面部隊轉攻為守之後,沒有停止空中打擊。連續幾天,聯軍空中力量的出動量均在一千五百架次以上,以平均四個小時一波的頻率,重點轟炸人民軍控制區內的鐵路、公路等交通線。

人民軍頂住了壓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張寶強率領的特種部隊出發後不久,聯軍轟炸了一列從江界開往新義州的火車,導致數百人傷亡,其中有一支中國派遣的軍事顧問團。

為了確保安全,火車全部改在夜間行進。

公路也不見得安全,在e…8“聯合星”的指引下,聯軍幾乎轟炸了所有在公路上行進的車輛。

雖然聯軍的空中打擊並沒針對趕赴前線的特種部隊,而是希望透過打擊運輸線,使志願軍花更多的力氣完善後勤保障系統,從而推遲入朝時間,讓聯軍能夠順利調整防禦部署,但是高強度的空中打擊,對任何作戰部隊都有威脅。

兩棲突擊部隊搭乘的火車上就有四門二十三毫米高射炮。

這些由射手控制的高射炮最多隻是“裝飾”,讓官兵覺得更安全。真要遭到轟炸,根本派不上用場。

此時,志願軍地面部隊已經開始入朝。

首先渡過鴨綠江的不是作戰部隊,而是三個重灌集團軍的工程部隊。

按照作戰安排,工程兵將在大部隊過河之後,在鴨綠江上搭建數十座浮橋與舟橋,以便跟進的後勤保障部隊迅速透過。

至於作戰部隊,則會在後勤保障部隊之前過江。

為了保證隱蔽性,避擴音前暴露會戰企圖,三個重灌集團軍的近五萬作戰人員被分成了成百上千支小部隊,在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逐一跨過鴨綠江。這些部隊在渡江之前均已換上人民軍的制服,伴隨運送日常生活物資的車隊入朝。到達南面的集結陣地後,他們將臨時替換駐防的人民軍。

最難處理的是主戰裝備,特別是坦克、戰車與自行火炮。這些外形獨特的主戰裝備很容易辨認,甚至能被e…8甄別出來。如果美軍發現了出現在鴨綠江南岸的主戰裝備,就能斷定志願軍已經入朝。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戚凱威想了很多辦法。

按照司令部的安排,主戰裝備渡河行動由司令部直接指揮,利用聯軍戰場監視系統換班的間隙,迅速渡過鴨綠江。

這種方式,對部隊的行動速度與協調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根據以往獲取的經驗,e…8換班時,間隙時間最多二十分鐘,最短十五分鐘,而且每架e…8的巡邏時間為八個小時,比鐘錶還要準確。因此要想在二十四小時內渡河,就得分成成三個批次。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母祁鐵調來了兩架j…2000,輪番監視e…8。

還好,e…8對地面裝甲叢集的探測距離最多隻有三百五十公里,而j…2000能在六百公里外發現e…8,也就能夠掌握e…8的活動情況。

只是,要在三個十五分鐘內,把三個重灌集團軍的主戰裝備全部送到鴨綠江對岸,仍然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此時,發揮關鍵作用的不是戰術,而是技術。

渡河開始前四十八小時,三個重灌集團軍的主戰部隊開始向北岸的出發陣地集結,分散隱蔽在數千處地點。渡河行動開始後,坦克、戰車與自行火炮必須在五分鐘內到達河岸,然後在一分鐘內完成浮渡的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八分鐘內渡過鴨綠江,在聯軍恢復對地監視能力之前到達南岸的隱蔽陣地。

為了做到分秒不差,所有部隊都反覆操練了數十次。

只是,仍然有部分主戰裝備無法浮渡,必須從跨江大橋進入朝鮮。

與浮渡相比,過橋更加容易。

按照志願軍司令部的部署,在渡河開始前,替換掉人民軍的先頭部隊將清空大橋,確保部隊能以最快的速度行進。到達鴨綠江對岸後,這些主戰裝備將分散在人民軍的駐地與江岸防線上。

萬幸的是,鴨綠江南岸並不缺乏隱蔽陣地。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朝鮮人民軍在鴨綠江與圖們江南岸建設了一條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