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艦。
對付完全喪失防禦能力的戰艦,別說重型反艦導彈,幾枚精確制導炸彈就能把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送到海底。
隨後,第三枚彈頭在離美軍航母戰鬥群二十公里處爆炸。
位於戰鬥群北面的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兩艘“伯克”級驅逐艦立即癱瘓,品字型航母編隊中,位於右下角的“斯坦尼斯”號也受到了影響,飛行甲板上的十多架戰鬥機上的電子裝置全部被燒燬。
航母戰鬥群裡發生的事情全在e…2d的掌握之中。
此時,皮特上校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志願軍的打擊物件不是運輸船隊,即便…6發射的反艦導彈正在飛向永興灣,但是航母戰鬥群受到的威脅更大,聯軍必須全力保護航母戰鬥群。
那些緊急起飛的艦載防空戰鬥機肯定無法攔截正在奔襲的志願軍戰鬥機。
皮特上校沒有遲疑,趕緊給聯軍的防空戰鬥機下達了命令,協助航母戰鬥群,全力攔截志願軍攻擊機群。
一時之間,數十架f…22與f…15調頭飛往東朝鮮灣。
鬱陵島附近海域,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情況沒有絲毫好轉。在第三枚彈頭爆炸後不到十秒鐘,又有五枚彈頭在航母戰鬥群附近爆炸。彈頭的爆炸地點很分散,沒有多少規律,只是間隔都在二十公里左右,確保任何一片海域都能在兩枚彈頭的打擊範圍之內。雖然美軍指揮官已經意識到,志願軍並不清楚航母戰鬥群的準確位置,因此用全覆蓋的方式發起進攻,那麼志願軍在對航母戰鬥群發起致命攻擊時,很有可能不會使用戰鬥機,而會使用隱蔽性更加出色的潛艇,但是戰艦上的電子裝置全部癱瘓,雷達無法工作,電臺被燒燬,美軍指揮官根本無法向聯軍司令部彙報情況。
兩分鐘內,數十枚電磁彈頭在航母戰鬥群附近引爆。
海面上,三艘航母、五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全部癱瘓,只有隱藏在海面下的四艘攻擊核潛艇沒有受到影響。
空中戰場上,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
緊急升空的艦載防空戰鬥機用im…120進行了外圍攔截之後,沒有撤出戰鬥,而是繼續向志願軍攻擊機群逼近。
西面,美國空軍的f…22與f…15機群正在高速逼近。
雖然還在向航母戰鬥群突擊的志願軍戰鬥機已經所剩無幾,但是美軍不敢大意,只要有一架敵機成功突防,航母戰鬥群都會受到威脅。
也就在這個時候,另外一場防禦戰打響了。
…6發射的反艦導彈轉向後,全都飛向永興灣,攻擊聯軍運輸船隊。在航母戰鬥群遭到攻擊前,聯軍組織了攔截力量,八架f…15最先趕到,用im…120與im…9攔截了反艦導彈。只是在航母戰鬥群遭到攻擊後,美軍指揮官調整了防空作戰部署,讓沒有攔截導彈的戰鬥機飛往東朝鮮灣。
最終,將近兩百枚反艦導彈突破了聯軍的空中防線。
剩下的,只有由d與“愛國者”組成的防空網了。
因為志願軍沒有用彈道導彈攻擊永興灣,所以美軍的戰區防空系統與戰術防空系統都能正常工作。
雖然美軍增強了元山的防空力量,把d與“愛國者”系統增加了一倍,但是同時攔截兩百枚反艦導彈,難度仍然非常巨大。
從戰略上看,運輸船隊的重要性不亞於航母戰鬥群。
聯軍要想及時開闢第二戰場,在朝鮮東部沿海地區發起進攻,迫使即將入朝的志願軍地面部隊在沿海地區決戰,就得保住運輸船隊,讓第一陸戰師及時獲得作戰物資,也得保住為第一陸戰師提供支援的航母戰鬥群。
如果運輸船隊遭到攻擊,第一陸戰師無法及時北上,聯軍將錯失最後的機會。
不管美軍是否承認,打成這個樣子,只能說明,聯軍指揮官太輕視志願軍的反擊決心與反擊能力了。
只是,在美軍航母被炸上天之前,戰鬥就不會結束。
聯軍積極組織防空攔截,集中力量對付奔襲航母戰鬥群的志願軍攻擊機群時,美國的導彈預警飛行發現了第二批彈道導彈。
志願軍竟然在短短十五分鐘內發射了第二批彈道導彈!
皮特上校在倍感驚訝的同時,也從頭涼到腳。
在他看來,這批導彈才是真正的“航母殺手”。導彈裝的肯定不是電磁戰鬥部,而是用來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戰艦的高爆戰鬥部。雖然彈道導彈的彈頭不見得比反艦導彈大,但是憑藉每秒兩千千米以上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