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作戰命令。
戰場上,美軍也發現了問題。
面對艦載防空戰鬥機發射的攔截導彈,志願軍機群沒有規避,只是老舊的j…8與j…7開始加速,飛到了j…10與j…11b機群前方。
雖然f/…18f可以用火控雷達鎖定目標,以連續波制導方式,讓im…120攻擊指定目標,但是在大規模空戰中,十多架戰機同時使用火控雷達會產生干擾,降低工作效率。因為來襲敵機中有不少制空戰鬥機,志願軍的中程空對空導彈的射程不比im…120短,所以美軍戰鬥機還得提防對方的導彈攻擊,必須在發射導彈之後,進行轉向機動,離開對方導彈的打擊範圍。
f/…18f發射的im…120沒有采用連續波中繼制導,而是採用了慣性中繼制導。
導彈逼近來襲機群時,首先攻擊前方的j…8與j…7,而不是更有威脅的j…10與j…11b。
j…8與j…7無法攜帶大型反艦導彈,對航母戰鬥群幾乎沒有威脅。要想接觸威脅,得擊落那些先進戰鬥機,特別是能夠攜帶數枚大型反艦導彈的j…11b與fb…1,絕對不能讓它們靠近航母戰鬥群。
第一批f/…第二批艦載防空戰鬥機迅即投入戰鬥。
緊急起飛的f/…18f都以最大載彈量起飛,每架戰鬥機攜帶十二枚im…120,以及兩枚自衛的im…9。
因為f/…18f的空戰能力並不出色,所以往往透過提高載彈量來增強空戰能力。
依靠效能先進的g…81相控陣火控雷達,f/…18f能用八枚im…120同時攔截八個目標。
與只能攜帶六枚im…120d的f…22相比,充足彈藥賦予了f/…18f強大的攔截能力。
即便用兩枚導彈攔截一個目標,緊急升空的二十四架f/…18f也能攔截一百四十四架敵機,加上之前十二架f…1…18f攔截的敵機,美軍指揮官相信,即便艦載防空戰鬥機不能擊落全部來襲敵機,也能迫使j…11b與fb…1等多用途戰鬥機丟掉反艦導彈,放棄攻擊航母戰鬥群的行動。
也就在這個時候,美軍發現了來襲的彈道導彈。
此時,離第一批彈道導彈升空不到兩分鐘。
首先發現彈道導彈的不是美軍預警機,而是部署在西太平洋上空的導彈預警衛星。
上百枚彈道導彈同時升空,產生的強烈輻射在數千公里外就能探測到。只是導彈預警衛星首先得把資訊傳送給北美防空司令部,再轉發給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最終轉發給聯軍司令部。
雖然資訊的轉發速度非常快,但是仍然耽擱了一些時間。
聯軍收到訊息時,第一批發射的彈道導彈已經離開大氣層,在離地面上百公里的外層空間向南飛行。
面對來襲的一百多枚彈道導彈,美軍立即把防空作戰放到次要位置上。
早在十多年前,i就獲得情報,中國正在開發射程超過一千五百公里、甚至有可能達到二千五百公里的反艦彈道導彈。雖然在過去幾年裡,美國的新聞媒體一直在熱炒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認為對美國的海上霸權構成了嚴重威脅,但是在美軍內部,並沒有多少人認為反艦彈道導彈具備實戰能力。
要用彈道導彈攻擊高速移動的海面艦艇,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除了導彈本身需要具備精確打擊能力,即必須增加末段制導系統,將圓周偏差縮小到十米以內,還得解決偵察、控制與引導等一系列作戰環節上的難題。這其中,導彈發射前的偵察工作最為重要。
如果不能準確掌握目標情況,即便擁有了先進的彈道導彈,也無法擊中目標。
通常情況下,在與具備一定實力的對手交戰時,美軍航母戰鬥群會在遠離對方海岸線的遠海活動。只有在面對弱小對手,或者是已經奪得了絕對制空權與制資訊權之後,美軍航母戰鬥群才會靠近戰區。
在使用反艦彈道導彈前,得找到美軍航母戰鬥群。
美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沒有可靠的偵察手段,很難發現遠離大陸的目標,更難以持續跟蹤。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如果美軍航母戰鬥群沒有靠近鬱陵島,仍然留在離日本海東部,志願軍的電子戰機很難對航母戰鬥群進行定位,也就無法為彈道導彈部隊提供可靠的戰術資訊,導彈攻擊自然無從談起。
即便在美軍航母戰鬥群向西機動,來到離朝鮮半島不到兩百公里的鬱陵島海域,因為沒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