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除此之外,美國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可惜的是,當時美國肯定不可能丟下俄羅斯。
原因就是,如果美國不向俄羅斯增兵,恐怕在隊打到莫斯科之前,俄羅斯就會選擇“光榮的退出戰爭”。
當時,已經有類似的徵兆了。
如果俄羅斯迅速戰敗,美國同樣不可能在中東戰場上取得嚴峻勝利,也就同樣會在中東戰敗。
簡單來說,不管有沒有信心協助俄羅斯渡過難關,美國都得拼出全力。
由此,產生了第三個影響。
在美國開始大舉向俄羅斯增兵之後,魏成龍專程返回北京,牧浩洋則把虞世輝與蔣博文招了回來。大文學
最終,三位陸軍將領約好,在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上協同進攻。
說“約好”不大準確,因為魏成龍是陸軍參謀長,所以說應該是在魏成龍的部署下,陸軍將在兩個戰場上同時發動進攻。
按照約定,將由蔣博文首先在西奈半島上發力,牽制住美以聯軍,隨後虞世輝將在敘以戰場與約旦發力,迫使美國向以色列增兵,魏成龍則將在八月份向莫斯科進軍,並且在攻入莫斯科之後,向中東轉移兵力。
只是,最終的實際執行方式完全變了樣。
蔣博文確實在西奈半島上發力了,只是戰場不在蘇伊士運河附近,而是在西奈半島南端的一小塊由埃及軍隊控制著的戰場上,而且反擊兵力也只有一個集團軍,而不是兩個,最終只牽制住了二十個以軍旅。
虞世輝沒有兌現諾言,直到魏成龍在大陸戰場上發動進攻,他也沒能組織起反擊。
至於魏成龍,則把進軍莫斯科的行動延遲到了九月底,而不是計劃的八月份,並且沒有與中東戰場上的戰鬥同步進行。
導致這一局面的因素非常多,主要還是戰略協同的難度太大了。
當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即在中東戰場上有大批盟軍,而這些軍隊間接聽命於戚凱威,而不是由戰區司令指揮。雖然戚凱威做了努力,但是在協調盟軍作戰時,依然遇到了很多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個盟國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指揮盟軍的各國將領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這些問題,要到二零五五年,在東方同盟集團第五次首腦峰會之後才能得到處理。
當然,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蔣博文成為了中東戰區司令,辦事不力的虞世輝則被調往南亞當戰區司令。
現實上,虞世輝有點冤枉,因為他已經盡了力,只是面對的問題超出了他的能力。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二零五三年,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幸的是,在魏成龍發起“莫斯科會戰”的時候,俄軍已是一群烏合之眾,而美國增派的援軍也無法補充整條戰線。雖然在隊攻佔了圖拉與梁贊之後,俄羅斯總統任命朱利亞諾夫為總參謀長、兼莫斯科守備司令,並且授予他元帥軍銜,但是這改變不了什麼,只是增添了數百萬傷亡。
現實上,朱利亞諾夫能夠在這個時候得到重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布魯希洛夫辭職。
當時,在俄軍中,只有朱利亞諾夫的名望能夠頂替布魯希洛夫,因為透過阿赫圖賓斯克戰役,很多俄羅斯人都把他看成民族的救星,認為只有他那不留情面的戰鬥方式,才能拯救俄羅斯。
朱利亞諾夫確實這麼做了,而且做得很極端。
按照他的命令,所有平民都不得離開莫斯科,年紀在十四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得服兵役、或者為軍隊勞動,比如修建防禦工事、向前線運送物資、救助傷員等等。在實際執行的時候,俄軍的強制徵召範疇擴大到了所有身高在一米四以上的兒童與能夠行走的老年人。
當時,除了還在吃奶的嬰兒被送往聖彼得堡之外,所有平民都被朱利亞諾夫指揮的俄軍軟禁在莫斯科城區裡面。按照朱利亞諾夫下達的命令,俄軍能夠向任何擅自逃離莫斯科的平民開槍。
隨著隊步步逼近,朱利亞諾夫要求所有軍民堅守每一寸土地。
當時,他下達了一條非常極端的命令,即後方防線上的守軍,必須監督前一條防線上的守軍,如果前面的守軍逃跑,後面的守軍就要將其擊斃,而俄軍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由朱利亞諾夫間接控制的憲兵部隊。
按照朱利亞諾夫的部署,莫斯科的一千八百萬軍民,都是與侵略者作戰的戰士。
要知道,當時莫斯科集中了俄羅斯控制地區一半的人口
可惜的是,隊沒有強攻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