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想確認有沒有必要與美軍艦隊交戰,即在上午八點之前,要不要讓艦隊轉向。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者是遭到的要挾太大,龔繼飛肯定會下令讓艦隊返航。
有趣的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龔繼飛率領艦隊返航已成定局。
原因很簡單,就算沒有岸基戰鬥機配合,美軍艦隊也能與轟炸機配合,在一次突擊中殲滅第一艦隊。也就是說,只需與美軍艦隊交戰,第一艦隊就會重蹈第二艦隊的覆轍,而不交戰的話,自然就是返航了。
由此可見,龔繼飛實際上已經打定了返航的主意。
那麼,他為什麼派出偵察機呢?
要知道,根據佟少雲提供的情報,龔繼飛已經能夠斷定,他在這個時候全速返航,就不會與美軍艦隊交戰,也就沒有必要出動偵察機。
也許,龔繼飛只是想找一個讓第一艦隊返航的理由。
說得簡單一些,龔繼飛不可能在沒有與美軍艦隊接觸的情況下返航,不然回去後他就得承擔戰敗的責任。
要知道,當時龔繼飛已經收到了訊息,知道佟少雲的艦隊已經覆滅,卻不知道佟少雲還活著。作為艦隊司令,龔繼飛自然不可能把責任推到一個已經“死了”的將軍身上,也就必須承擔戰敗的責任。
現實上,戰敗本身不是責任,勝敗本來就是兵家常事。大文學
關鍵就是,如果不戰而退,那就是嚴峻責任了,以至能夠定性為犯罪。
明顯,要想指望龔繼飛繼續超凡發揮,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只是,他在這個時候出動偵察機,已經足夠讓戰局發生改變了。
五點二十分,第一架偵察機發覺了美軍艦隊,並且立即發出了電報。
能夠說,這架偵察機非常幸運,因為當時美軍艦隊的攻擊機群已經全部返回,弗倫奇正安排在…過升空的防空戰鬥機降落,準備在六點之前出動偵察機,以便在八點之前攻擊第一艦隊。
也就是說,美軍艦隊上空的情況比較混亂。
結果就是,這架JB尾隨四架返航的美軍戰鬥機,來到了美軍艦隊上空,直到發出電報,才被美軍發覺。
這份電報,同時被三支艦隊截獲。
一是美軍艦隊,二是第一艦隊,三是敬文輝的艦隊。
當時,敬文輝的艦隊離美軍艦隊只有一千一百公里
也就是說,偵察機提供的情報,已經足夠讓敬文輝把十二艘戰艦上的十八門大口徑電磁炮的能力發揮出來了。
只是,敬文輝沒有下令攻擊,而是做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出動自己的偵察機。
做為不斷協助佟少雲的參謀長,敬文輝在很多方面都與佟少雲類似,而且有著與佟少雲差不多的實戰經驗。
直覺告訴他,第一艦隊的偵察機不可能不斷在美軍艦隊上空盤旋。
也就是說,他不可能在偵察機的指導下摧毀美軍艦隊,必須獲得更穩妥的情報保障,才能保證幹掉美軍艦隊。
更重要的是,到現在都沒遭到攻擊,讓敬文輝相信,美軍艦隊沒有發覺他。
明顯,只需有有足夠的耐心,就有機會偷襲美軍艦隊。
前提就是,必須準確掌握美軍艦隊的一舉一動,並且實時獲取戰場訊息,才能確保炮擊不至於中斷。
別忘了,美軍艦隊裡有一百多艘大型艦船,一個一個收拾,要花上個把小時。
在此期間,不間斷的戰場訊息是最為關鍵的致勝條件。
如果在廣闊的海洋上,敬文輝肯定不可能偷襲美軍艦隊,或者說不可能指望用十八門艦炮幹掉美軍艦隊。
可是,在大堡礁海域,他覺得有這個可能。
理由就是,密佈的島嶼與礁石,即限制了美軍艦隊的活動能力,又為進行抵近偵察的飛機提供了掩護。
別忘了,傾斜旋轉翼反潛巡查機的低空低速效能極為理想。
當時,敬文輝出動了十二架傾斜旋轉翼飛機,而且給飛行員下達了明確的命令,即在到達美軍艦隊附近之後,儘可能的降低飛行高度,把飛行速度降低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以內,並且儘可能的利用附近的島嶼與礁石做掩護,儘量躲避美軍戰鬥機,在每次炮擊之後為艦隊提供戰場訊息。
必須承認,作為艦隊參謀長,敬文輝考慮得非常周到。
因為在艦隊作戰中,艦隊司令往往只決定總體問題,即打與不打、以及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打,其他的細節問題,比如怎麼打得由參謀長負責,所以相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