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徵,而最有價值的一封情報是,弗倫奇已經指定了戰略反擊方案,目標不是索羅門群島,而是馬里亞納群島。但是直到四月底,這些情報還沒有證明,或者說欠缺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即美國還沒有為戰略反擊調動與部署陸戰隊,更沒有集結與運送作戰物資。

按照牧浩洋的判斷,就算弗倫奇打算反攻馬里亞納群島,也會首先奪取制海權。

此外,牧浩洋愈加願意相信,美軍制訂反攻馬里亞納群島的作戰方案,並不是真正想要奪回這座群島,而是要讓中國陸戰隊感遭到要挾,從而迫使中國陸戰隊轉移兵力,減輕索羅門群島遭到的壓力。

說得間接一點,如果牧浩洋信以為真,就會抽調陸戰隊去加強馬里亞納群島的防禦。大文學

當然,不管怎麼說,美軍的戰略進攻在即,海上決戰肯定很難避免,所以牧浩洋得為海上決戰著想。

他必須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上與美軍決戰,二是消除後顧之憂。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其實是一個問題,即只需想辦法把讓美軍艦隊去索羅門群島,就能同時達到兩個目的。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即得在艦隊決戰之前攻佔瓜達爾卡納爾島,至少得使島上的美軍得到反敗為勝的基礎。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結果:牧浩洋也希望能儘快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取得嚴峻勝利。

再回過頭來看,就不難明白,牧浩洋為什麼沒有阻止司馬文正了,因為在當時,要想迅速取得嚴峻勝利的唯一辦法,就是變被動為主動,讓陸戰隊愈加積極一些,加快美軍有生力量的消耗速度。

只需傷亡巨大,美軍就將得到要挾。

現實上,在這個區域性戰場上,中國陸戰隊打得起消耗戰。原因很簡單,制海權與制空權都在隊手裡,能夠及時向前線增兵,因而兵力絕對不成問題,可美軍卻無法向瓜達爾卡納爾島增派部隊,死一個就少一個。

到了五月初,準確的說是五月三日,牧浩洋的擔心變成了現實。

這一天,美軍艦隊離開了諾福克海軍基地,而且在出航的時候,裝滿了各類補給品,航空燃油就照顧了十幾萬噸。按照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軍艦隊的目的地是巴拿馬,然後將進入太平洋。

也就是說,美軍艦隊出發的時間,比軍事情報局最初估計的提前了十天以上。

能夠說,牧浩洋不得不擔心,因為這意味著,弗倫奇已經制訂好了進攻方案,而且認為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

當時,陸戰隊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進攻行動並不順利。

如此一來,牧浩洋不得不擔心,如果弗倫奇認為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能夠堅持到艦隊取勝,那麼美軍艦隊就將開赴馬里亞納群島。也就是說,牧浩洋不得不立即向馬里亞納群島增兵,還得在弗倫奇選擇的戰場上決戰。更要命的是,當時軍隊高層的人事變動已經沒有懸念了,所以牧浩洋肯定得留在戰爭部,把指揮艦隊決戰的重任交給龔繼飛與佟少雲,不能親臨戰場。

在這些因素的刺激下,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鬥變得愈加慘烈了。

更要命的是,原本計劃派往索羅門群島的四個陸戰師,全部接到了新的命令:去馬里亞納群島佈防。

能夠說,當時牧浩洋以至做好了接受一次慘敗的心理準備。

當時,牧浩洋的判斷中,只有一點是正確的,即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確實堅持到了艦隊決戰之後。

其他的判斷,基本上都不靠譜。

現實上,在整個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因為缺乏可靠的戰略訊息來源,特別是無法準確掌握敵對**事調動與部署情況,所以交戰雙方在戰略層面上的誤判成了家常便飯,並且給雙方的戰略決策者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在戰敗恐懼的影響下,交戰雙方的戰略決策者經常根據一些不大可靠的情報做出了錯誤判斷,或者誤解了情報的真實含義,從而在戰略上變得愈加極端。

按照一些戰爭史學家的說法,恐懼是驅動交戰雙方拼命戰鬥到底的精神動力。

在牧浩洋憂心忡忡的時候,弗倫奇遇到的麻煩比他還要他,而且處境愈加兇險,愈加沒有迴旋餘地。

別的不說,當時弗倫奇以至不大清楚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情況。

受中國陸戰隊全面電磁壓制影響,美軍只能偶爾收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守軍的戰報,對戰局基本上是一知半解。在四月底的時候,弗倫奇以至收到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淪陷的訊息,害得他兩個晚上沒有睡著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