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正是弗倫奇選擇的戰場。
要知道,珊瑚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邊緣海,南北寬度接近兩千公里,東西長度超過兩千公里,有足夠大的區域供兩支超級艦隊作戰。更重要的是,珊瑚海挨著澳大利亞,東面還有由美軍控制的新赫布里底群島。也就是說,美軍艦隊在珊瑚海作戰,能夠得到岸基航空兵的全程掩護。
現實上,在這塊戰場上,美軍艦隊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優勢。
如果弗倫奇愈加大膽一些,以至有可能讓艦隊撤入塔斯曼海,再與部署在澳大利亞與新赫布里底群島的岸基航空兵合作,圍殲進入珊瑚海的中國艦隊,打一場基本上沒有風險的海戰。
能夠說,在珊瑚海與美軍艦隊決戰,對中國海軍極為不利。
問題是,可供牧浩洋選擇的戰術並不多。讓艦隊退守的話,就得容忍美軍反攻瓜達爾卡納爾島。讓艦隊進取的話,就得去弗倫奇選擇的戰場、冒著完全戰敗的風險、打一場把握不是很大的仗。
這個時候,牧浩洋想起了佟少雲。
現實上,佟少雲在反對龔繼飛提出的內線作戰戰術時,就提到了當前的問題,即美軍艦隊不打算前來決戰,該怎麼辦?
明顯,佟少雲主張的積極戰術,正是針對這個問題。
只是,這套戰術的風險太大了。大文學
按照佟少雲所說,第二艦隊將前出,在第一艦隊前方八百到一千公里處,迫使美軍集中力量打擊第二艦隊,第一艦隊首先得清除掉戰場上的美軍基地、特別是空軍基地,瓦解美軍的岸基航空兵,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向第二艦隊靠攏,為第二艦隊提供防空掩護,並且負責搜尋美軍艦隊。在與美軍艦隊遭遇之後,第二艦隊將再次前出,在第一艦隊的掩護下向美軍艦隊逼近。最蹩腳的結果,就是美軍艦隊轉向逃跑,把制海權拱手讓給中國艦隊,而最好的結果則是被中國艦隊殲滅。
當然,這只是進攻戰術的核心思想,沒有涉及到細節部分。
從這套戰術中看得出來,佟少雲是一個沒有多少心機的人,或者說他基本上沒有考慮個人得失。
要知道,不管怎麼套戰術能否行得通,第二艦隊的處境都極為兇險。
為了掩護第一艦隊,第二艦隊幾乎承擔了敵人的所有壓力,並且不斷處在最易遭受打擊的位置上。
佟少雲做出自我犧牲,只是為了博得一個殲滅美軍艦隊的機會。
六月一日,牧浩洋給佟少雲打了電話,讓他完善進攻作戰方案。
當時,牧浩洋還沒有采納佟少雲的方案,主要就是還沒有一套完整的作戰計劃,缺乏必要的細節內容。
兩天後,軍事情報局提供的一份情報,讓牧浩洋做出了決定。
這份情報的主要內容是:一支運載著工程物資與工程裝置的船隊剛剛離開惠靈頓,正在駛往維拉港。
有趣的是,李明陽認為美軍將加強新赫布里底群島的防禦部署。
牧浩洋卻不這麼認為,因為中國海軍沒有必要攻打新赫布里底群島,在佔領索羅門群島之後,就將進軍澳洲大陸。
在他看來,美軍此舉,是要修復新赫布里底群島上的空軍基地。
也就是說,美軍很快就會向新赫布里底群島部署岸基航空兵,把新赫布里底群島制形成珊瑚海的前沿防線。
明顯,這與牧浩洋之前做出的判斷完全一致,即弗倫奇正在為進入珊瑚海做準備。
到此,牧浩洋對西南太平洋上的戰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即將到來的艦隊決戰有了新的看法。
關鍵就是,美軍在新赫布里底群島做的事,暴顯露了美軍的阿卡留斯之踵。
這裡,必將成為中國艦隊取得艦隊決戰勝利的突破口。
六月五日,佟少雲把制訂好的作戰方案發了回來。牧浩洋沒有立即簽字,而是讓幾天前才趕回來的周渝生進行稽核。當天晚上,牧浩洋給龔繼飛與佟少雲下了一道命令: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轟炸新赫布里底群島,重點打擊美軍的空軍基地與防空裝置,阻止美軍向該地部署航空兵。
明顯,這道命令讓龔繼飛有點想不明白。
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艦隊已經摧毀了新赫布里底群島上的美軍裝置,而且重點打擊了空軍基地。
當時,只有佟少雲明白牧浩洋為什麼會下達這樣的命令。
六月六日,第二艦隊在到達馬基拉島東面後,開始炮擊新赫布里底群島,而且首先打擊了維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