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
在他看來,美軍在十六日清晨攻擊索羅門群島上的空軍基地,除了打擊中國的岸基航空兵之外,還是為了轉移注意力,讓中國艦隊進入珊瑚海,而美軍艦隊將出現在新赫布里底群島附近。結果可想而知,在沒有岸基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深入珊瑚海的中國艦隊將遭到美軍艦隊與美軍岸基航空兵夾擊,進退兩難,根本沒有辦法逃脫,最終不是遭到重創,而是被美軍全殲。
也就是說,當時龔繼飛變得愈加謹慎了。
這也不能怪龔繼飛,因為當時確實沒有情報證明美軍艦隊確實進入了珊瑚海。
更重要的是,在美軍轟炸了索羅門群島之後兩個小時,牧浩洋給龔繼飛與佟少雲發了一份電報,提示兩人警惕美軍艦隊的突然襲擊,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選擇主動退卻,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也就是無法肯定能在艦隊交戰中擊敗美軍艦隊的情況下,應該以儲存艦隊為首要目的。
這封電報,對兩位艦隊指揮官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在佟少雲看來,這無疑是在鼓勵他,因為他已經斷定美軍艦隊進入了珊瑚海,而且就在大堡礁附近,因而儲存艦隊並非首要目的。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的意思,完全能夠翻過來理解,即在有把握殲滅美軍艦隊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刻意儲存艦隊實力,而是必須抓住交戰機會。
可惜的是,在龔繼飛看來,這卻是另外一種含義了。大文學
原因很簡單,在他看來,還沒有辦法確定美軍艦隊的行跡,也就不能貿然率領艦隊進入危險海域,自然得以儲存艦隊為首要目的。
後來,牧浩洋的這份電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份電報根本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即牧浩洋在萬里之外發出的警報對協助艦隊指揮官沒有產生任何積極作用,反而因為意思表達不夠明確,讓艦隊指揮官產生了分歧。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沒有這封電報,也許還沒有那麼多問題。
別的不說,第二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而且向西南航行了十個小時,就算龔繼飛有所顧慮,也會在十六日上午轉向,最遲在下午兩點之前就得進入珊瑚海,以便與第二艦隊保持合理的距離。
這封電報的間接結果就是,第一艦隊沒有在下午兩點之前轉向前往珊瑚海。
那麼,牧浩洋為什麼要在十六日上午發出這封電報呢?
戰後,中國官方相關的記錄都被銷燬了,沒有儲存下來。只有根據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來推斷牧浩洋為什麼要發出這封至關重要的電報。首先,他在北京時間十六日上午八點,也就是美軍偷襲索羅門群島後大約半個小時,收到了由司馬文正發回來的訊息,隨即透過影片電話與魏成龍、母祁鐵、龐躍龍開會協商,並且在九點去了元首府,在九點五十左右返回戰爭部,隨即就拍發了電報。
由這一系列的事情推斷,很有可能是在元首府的時候出了事。
根據戰後披露的一份資料,能夠大致斷定,當時很有可能是黃瀚林讓牧浩洋以儲存艦隊為首要目的。這份資料就是,在六月十五日,杜小蕾在巴黎與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政府首腦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即隊在二零五四年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法德意就會站在中國這邊。這項秘密協議還有另外一條,即在二零五五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如果隊還沒能佔領莫斯科,法德意將在七月一日正式宣佈中立。
明顯,這項秘密協議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
根據魏成龍回憶,他在十五日夜間跟黃瀚林談了足足八個小時,在天亮之前才離開元首府,隨即就跟牧浩洋開了電視視訊會議。在元首府,黃瀚林反覆問到,能否在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而魏成龍給出的答覆非常悲觀,即以大陸戰場上的局勢,除非發生奇觀,不然不可能攻入莫斯科。
問題是,儲存在元首府的一份資料中提到,魏成龍沒有全盤否決。
準確的說,他當時提到,如果能夠有效牽制住美軍兵力,那麼陸軍在年底之前有可能攻入莫斯科。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即如何牽制美軍兵力?
毫無疑問,只有一個辦法,即在太平洋戰場上開闢新的戰線,一是進軍澳大利亞,二是攻打夏威夷群島。
正是如此,黃瀚林才會在十六日上午把牧浩洋叫過去。
由此引發的結果就是,牧浩洋不得不考慮暫時放棄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為開闢新戰線做準備。
如果讓牧浩洋選擇,他肯定會攻打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