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擊
十一月八日,確定索羅門群島上的美軍空軍基地、野戰機場與岸防導彈陣地已被全部摧毀之後,龔繼飛與佟少雲率領艦隊南下,正式開始了支援陸戰隊登陸索羅門群島的前期火力打擊行動。大文學
之前的五天,都是在為艦隊南下做準備。
這個時候,兩支艦隊就沒有必要分開行動了。只是,佟少雲仍然呆在第二艦隊旗艦“黑龍江”號上,沒有去“泰山”號。
按照牧浩洋的分工,龔繼飛仍然是艦隊司令,全權負責作戰行動,佟少雲得聽從龔繼飛的指揮,負責炮火打擊。
兩支艦隊會合,更讓美軍變得無望。
要知道,在二十六艘大型綜合戰艦的掩護下,幾乎任何空中打擊都不大可能對艦隊裡的航母形成要挾。得到了多達四十七艘反潛戰艦的間接保護,還有數量絕對不會少於二十艘的全電動潛艇的暗中保護,美軍就算出動所有部署在太平洋上的攻擊核潛艇,也不見得能夠有所收穫。
以二零五三年的標準衡量,這幾乎是一支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艦隊。
現實上,這已經反映出,中國海軍在對之前的海戰進行總結之後,認識到強大的防禦手段已經賦予艦隊足夠的生存能力,也賦予艦隊愈加靈活的作戰選擇,沒有必要再為艦隊可能遭到的打擊而選擇戰術了。
最間接的戰術,就是最有效的戰術。
這次的戰術安排,就是讓艦隊間接殺向索羅門群島,壓垮美軍的防禦體系,然後護送陸戰隊上岸。
結果就是,當天中國艦隊就向南航行了一千公里。
到了十一月九日,佟少雲率領第二艦隊突前,不斷開到離索羅門群島的舒瓦瑟爾島不到五百公里的地方才停了下來。
這下,就算使用普通炮彈,也能打擊群島上的所有美軍陣地了。
當天,在後方待命的登陸艦隊離開了阿拉普港,在十六艘反潛戰艦的間接掩護下,開赴索羅門群島。
這支登陸艦隊,實際上是四支登陸艦隊。
除了四十多艘登陸戰艦之外,艦隊裡還有二十艘護航航母、三十二艘火力支援艦與大約八十艘快速運輸船。
嚴格說來,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分成了四個編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差不多兩百艘艦船擠在一起,肯定會出問題,分散成四支各有四十多艘艦船的編隊愈加合理。
現實上,這是一個極易遭到攻擊的目標。
當時,美軍已經知道,中國海軍肯定會掩護陸戰隊登陸,因而留在阿拉普港的登陸艦隊肯定會南下。
結果就是,在十一月七日,美軍就在阿拉普港到索羅門群島的航線上部署了差不多二十艘攻擊核潛艇,準備截擊登陸艦隊。如果不能消滅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打掉運送陸戰隊的登陸艦隊,同樣能夠阻止隊攻打索羅門群島。要知道,轟炸與炮擊再猛烈,最終仍然得用陸戰隊佔領島嶼。
現實上,美軍早就把主要軍事裝置轉移到了地下,而且大部分軍事裝置的掩埋深度都在五十米以上。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軍事裝置的掩埋深度以至超過了一百五十米,一些關鍵軍事裝置的上方還有厚度在五十米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如此堅固的防禦裝置,足以承受住最先進的鑽地炸彈的間接打擊。也就是說,中國艦隊的轟炸與炮擊,只是摧毀了美軍的地面防禦裝置,對美軍形成的傷亡並不大。只需中國艦隊撤走,美軍就能在幾天、最多十多天內修復受損的地面裝置。
明顯,不出動陸戰隊,轟炸與炮擊只是消耗了美軍的工程物資,給美軍的工程部隊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根本沒有其他作用。大文學
當時,美軍對伏擊登陸艦隊有十分的把握。
原因很簡單,美軍已經獲得情報,中國海軍只出動了十六艘反潛戰艦掩護登陸艦隊,而且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總共也就只有七十多艘反潛戰艦,已經有四十七艘編在了主力艦隊裡面,還有十多艘在護送運輸船隊,根本不可能為登陸艦隊安排更多的護航力量。至於岸基反潛巡查機,只需離基地超過一千五百公里,其作戰效率就將大幅度降低,而從阿拉普港到索羅門群島有三千多公里。
只是,美軍並不知道,護衛登陸艦隊的不僅僅有反潛戰艦,還有四十多艘潛艇。
全部是全電動潛艇
這是自開戰以來,中國海軍第一次用全電動潛艇為船隊護航,也是第一次動用如此多的全電動潛艇執行一個任務。
雖然兩個月前,周渝生就提出用潛艇為船隊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