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圍攻埃利斯塔已經毫無意義,還隨時有可能使美俄聯軍遭到反包圍,但是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已經太遲了。

二月二十七日,魏成龍就把第二四二集團軍派了上去。

按照魏成龍的部署,第二四二集團軍編成了二十支突擊叢集,特地在埃利斯塔北面的大草原上與美俄聯軍作戰。

在西邊,第四十二集團軍出動了五支突擊叢集堵截美俄聯軍。

在東邊,第二三九集團軍出動了六支突擊叢集進行戰術分割。

三月一日下午,也就在諾日羅夫收到訊息後幾個小時,魏成龍向前線部隊下達了總攻命令。

第一百八十章圍點打援

第一百八十章圍點打援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與沒勝

第一百八十一章勝與沒勝

雖然打得很混亂,但是埃利斯塔戰役絕對是伏爾加格勒會戰中,打得最酣暢淋漓的一場大規模野外戰鬥。大文學

三天之內,以第二四二集團軍為首的七萬大軍,殲滅了近四十萬美俄聯軍,其中包括從伏爾加格勒趕來的八萬援軍。

這場戰役,幾乎都是在野外進行的,因而非常符合隊的胃口。

要知道,地面戰平臺在設想的時候就以野戰為主,格外強調野外機動作戰能力,也十分適合在野外戰場上作戰。

相對而言,美俄聯軍的主戰裝備的野戰效能就差得太遠了。

雖然履帶式坦克戰車本來就有很強的野外機動能力,但是在大規模戰役中,坦克戰車主要在公路上活動。只有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坦克戰車才會離開公路,利用其較為強大的野外機動能力。

受此影響,坦克戰車在設想上,存在一些缺陷。

更重要的是,美軍還沒有獲得足以與地面戰平臺抗衡的主戰裝備,因而為了讓主戰坦克能夠對付中國陸軍的地面戰平臺,除了採用能力更大的坦克炮,還增加了外掛裝甲,導致戰鬥全嚴峻幅度提高。當時,美軍M27A7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高達七十四噸,俄軍T…140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也達到了六十八噸。在履帶接地面積沒有同步增加的情況下,意味著越野機動效能,特別是在軟質地面上的機動效能大幅度降低。要知道,中國陸軍的反裝甲平臺的戰鬥全重還不到五十噸。

埃利斯塔附近,正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農業區,土地極為肥沃。

也就是說,地面較為鬆軟,對坦克戰車的透過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也就導致了美俄聯軍主戰坦克的野外機動效能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導致美俄聯軍慘敗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後勤保障。

戰役期間,魏成龍把一千五百架電動戰術運輸機集中使用,特地為分散作戰的地面部隊提供後勤保障,確保每支突擊叢集都有一支規模在五十架以上的戰術運輸機群配合,能在任何時候與任何地點獲得補給。大文學

能夠說,美俄聯軍的後勤補給狀況極為蹩腳。

當時,圍攻埃利斯塔的三十多萬美俄聯軍,只依靠一條公路,即經科切涅雷前往伏爾加格勒的公路。

這只是一條低等級公路,準確的說是鄉村公路,通行能力非常有限。

在二月二十五日,美俄聯軍圍攻埃利斯塔的時候,只照顧了一週的作戰物資,而透過公路補充的物資,還不足美俄聯軍日消耗量的十分之一。三月一日,反擊行動開始後,這條公路就被隊控制了。

現實上,這也正是埃利斯塔戰役只打了一週的主要原因。

打到三月四日,絕大部分美俄聯軍已經彈盡糧絕,當時最缺乏的就是食物等維持官兵生命的基本物資。

雖然進入三月份,氣溫已經回升了十多度,但是仍然在零下,夜間的最低氣溫往往在零下十五度左右。正常情況下,人均每日需要攝入大約三千四百大卡的熱量,而對於執行作戰任務的軍人來說,則要達到四千二百大卡以上。當時,美俄聯軍前線官兵的人均日攝入量還不到二千五百大卡。

在飢餓的驅使下,美俄聯軍別無選擇,只能向隊投降。

戰役結束的時候,被殲的四十萬美俄聯軍中,有三十四萬戰俘,僅有大約六萬美俄官兵戰死。

相對而言,隊的喪失微乎其微。

可惜的是,埃利斯塔戰役的巨大勝利,並沒能改變戰場上的總體局勢。

北面,俄軍的兩個方面軍依然在進攻,而且北方集團軍群已經數次求援,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