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爭消耗,也要求所有參戰國調整經濟的執行方式,以確保軍事工業得到優先保證,從而不可避免的對民生行業產生了負面影響。

最顯著的影響,就是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出現了物價飛漲的問題。

戰爭時期,最重要的民生物資,肯定是糧食。

在全世界範疇內,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的國家用十根手指頭就能數過來,而有富裕的國家更是不到五個。

最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就是中國與美國。

原因很簡單,中國與美國首先處理了能源問題,並且首先完成了農業工廠化,能夠用極少的人力生產出足夠多的糧食。相反,其他國家的糧食生產都是個大問題,即便像加拿大與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也是以保守農業為主,生產效率低下,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與美國都把糧食當成了對外援助的戰略物資。

現實上,這與中美兩國推行的總體戰爭策略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原因就是,中國與美國都需要利用盟國的人力資源,讓盟國承擔部分軍事生產任務,從而減輕本**事工業的負擔。比如在東方同盟集團內,中國只負擔了百分之四十的軍事化工生產任務,其他百分之六十的軍事化工產品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與印度等國承擔。如此一來,這些國家所能用於民生產業的人力資源就大大減少,從而不得不放棄一些勞動效率低下的行業。這其中,由以保守農業為主。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盟國的農業產量在二零五三年都大幅度下滑,不得不從中國進口農產品,以確保國內的農產品市場供給量高於消費量。

這裡,就涉及到了中國的對外援助問題。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僅在二零五三年,中國就輸出了大約三億噸物資,其中包括一億三千萬噸糧食。到二零五四年,僅糧食輸出量就突破了三億噸。到戰爭結束的前一年,更是高達八億噸。能夠說,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農業工廠生產的糧食,供養了東方同盟集團的二十多億人。

毫無疑問,這些對外援助肯定不是無償的。

說得簡單一些,表面上大部分援助是無償的,即接受援助的盟國,只需要按照中國分配的生產任務,完整戰爭生產工作,就能從中國獲得援助。可實際上,具體的援助量,得由各個國家做的貢獻決定。

當時,中國在國務院外交部下,特地設立了一個戰時對外援助處。

這個部門的任務,就是評定各個盟國所做的貢獻,以及產生的價值,從而讓外交部在分配援助份額的時候,有一個間接的參考標準。

當然,不僅僅是中國在這麼做,美國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來援助同盟國家。

這種間接援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既是鼓勵其投身戰爭的動力,又是促使其努力爭取更高地位的主要原因。

即便在戰時,所產生的影響也非常顯著。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的時候,中國輸出的糧食並不足以填補糧食減產的缺口,要到二零五五年,東方同盟集團的糧食產需量才趨於平衡。結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除了中國內地市場基本上保持了穩定的糧食供應之外,只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與柬埔寨的糧食供應比較充足,而後面四個國家,本身就是產糧國,糧食缺口並不大,集團內的其他國家,都或多或少出現了糧食危機,印度的糧食缺口更是超過了一億噸,導致大約兩億印度人處於飢餓狀態。

至於其他民生物資,也差不多是類似的情況。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底,因為供應短缺,一塊香皂能在印度賣一百元人民幣,在中國連一元都不到。

從總體上看,要到二零五五年,東方同盟集團的民生物資產需才能達到平衡。

在此之前,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都得為獲得更多的援助而奮鬥,也就得想方設法的戰場上多做貢獻。

最間接的辦法,就是派遣更多的軍隊參戰。

現實上,在二零五二年底,東方同盟集團就組建了“聯合作戰司令部”。

只是,這個司令部表面上是“聯合作戰”,實際上與作戰毫無關係,其主要職責只是負責物資運輸工作。

當然,利用這個司令部,所有盟國都派遣了部隊。

只是,除了非洲之角,那些沒有處在戰場上的盟國所出動的軍隊,主要負責的是後勤方面的工作。比如在中東戰場上,有五萬馬來西亞軍人、七萬印度尼西亞軍人、四萬孟加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