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是,宇宙人類政府很快就發現,人類的人口還不夠多,甚至遠遠不夠。
這就是:在接下來就要進行的第二次宇宙大探險中,搜尋半徑是九千光年,而其區域範圍是人類現在活動範圍的二十七倍。即便把人類活動區域扣除掉,需要進行探索的區域也是二十六倍。
更重要的是,指向銀河系中心的四個象限中,恆星系的分佈密度非常大。
粗略估計,在接下來需要探測的區域中,恆星系的數量是人類活動區域的五十倍到一百倍。
這個是個什麼概念?
就算探險隊的規模維持不變,探險人數也要增加五十倍到一百倍。
問題是,人類人口只增長了不到十倍。即便把後面兩千年算上,人類人口規模增長量也不可能達到一百倍。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人類的探險隊規模不足以搜尋所有恆星系。
事實上·這個問題,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提了出來,而且斷定,人類文明的擴張步伐遲早會停下來。
當然·也有很多人相信這個推論。
只是,沒有人想到,在即將進行第二次大探險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暴露了出來,而且成為了影響探險的首要因素。
可以說,增加人口,成為人類最迫在眉睫的問題。
可惜的是·這個問題絕對不好解決。
關鍵還是資源!
要知道,人類文明的每一個個體所佔據的資源,與文明的發達程度直接關聯,文明越發達,個體佔據的資源就越多。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人類掌握的資源總量,無法支撐起人口大爆炸。
也就是說,如果人口急劇增加·很有可能導致人類文明滅亡。
事實上,這也是當時沒有取消“自然壽命法”的主要原因,即平均分配到每一個人類公民手裡的資源並不多。
那麼·有沒有辦法提高個人的勞動效率呢?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發展到這個階段,人類一直在追趕著科學前進,勞動效率已經非常高了。事實上,人類從事的主要工作,就是一些用自動化裝置或者是機器人無法從事的工作,像工業生產這類可以讓機器人做的工作,都不再由人類出力。當時,甚至連機器人都是自動生產的,而且絕大部分工業鏈條都實現了全自動化,只要有資源·就能自行維護與自行生產,根本不需要耗費人力。
說白了,人類文明缺乏的就是人類自身的勞動力。
要知道,在很多場合,機器人根本不能取代人類。
比如,在科學開發上·機器人就無能為力了。
再說了,生產機器人也需要耗費能源與資源,而人類文明缺乏的就是資源。如果有足夠多的資源,就能養育更多的人了。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幾乎所有人都要絕望的時候,一些政治家突然想到了從“火狐XZ,送回來的那一萬名“蜥蜴人”(這是人類文明對變溫智慧生物的戲稱),隨即就想到了一個差點讓科學家吐血的辦法:讓蜥蜴人頂替人類,從事一些必須由智慧生物從事的勞動,但是必須使其絕對服從人類的指示與意志。
政治家提出這個想法後,人類科學聯合會差點起來造反。
要知道,科學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捍衛人類文明、或者說是保衛人類文明,而最基本的就是防止任何一種智慧生物對人類文明構成威脅,不然也不會開發出那麼多的毀滅性武器了。
現在,政治家竟然想讓已經真有足夠腦容量的蜥蜴人來從事勞動!
雖然,這意味著蜥蜴人將成為人類的奴隸,但是這更加意味著,蜥蜴人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到人類文明的先進技術,並且終究有一天會起來造反,比如發動奴隸起義,推翻人類文明的暴政統治,最終毀滅人類文明。
偉大的羅馬共和國,不就是被奴隸起義給拖垮了的嗎?
只是,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完全可以這麼做。
首先,在技術上就沒有任何問題。要知道,人類已經可以透過技術手段,直接向大腦裡寫入知識,而不再是耗費漫長的時間進行學習(當時,在學校裡進行學習,已經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了,只有極少數人有這樣的機會,而這些人最後都無一例外的成為了科學家,或者從事科研工作,而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全部是透過寫入的方式獲得知識,以及從事其工作所必須的技能),還能夠透過概念思想的方式,施加思想烙印。比如在與“星敵”文明的戰爭中,就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