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準備。在二零五四年底,中國研製出了一種特地對付基因武器的戰場防禦系統:“強紫外線殺滅系統”。

這種系統對付的,正是以病毒類基因武器。

要知道,任何病毒都很脆弱,受紫外線照射之後會立即死亡,也就會因而得到傳送疾病的能力。中國開發的這套系統,主要用在戰場上,即在探測到病毒類基因武器之後,在戰場上空引爆一枚特製的強紫外線炸彈,透過強紫外線輻射來殺死透過空氣傳播的病毒,保護戰場上的軍人。

當然,病毒類基因武器還能夠透過其他方式傳播,比如水源。大文學

只是,方開發出的防禦手段也非常多。

比如,隊在二零五四年初建立了“軍人基因檔案庫”。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便於識別陣亡將士,即透過基因對比,能夠辨認出那些模糊不全的遺體。後來,方拓展了“軍人基因檔案庫”的用途,使其成為對抗基因武器的最有效的防禦手段,而其關鍵是一項在戰爭期間完善的生物工程技術,即幹細胞培植技術。

要知道,在處理了幹細胞的培植難題之後,任何基因武器都不再具有要挾了。

原因很簡單,針對人類的基因武器,主要是透過作用於人體的某個或者某些器官,使人體機能喪失,從而達到殺死宿主的目的。在能夠大量培植幹細胞之後,進行器官移植就不再是難題了。說得簡單一點,只需儲存了患者的基因,就能夠透過幹細胞,在實驗室裡培植出任何一種人體器官,然後用培植出來的器官替換患者身上壞死的器官,而且不會發生排斥現象。

到了二零五六年,中國開始建立面向全國的“社會基因檔案庫”。

能夠說,這些就是為可能迸發的基因戰爭做準備的。真要打起來,就算會讓中國消耗很多國力,也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中國人能夠倖免於難。可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結果就肯定不同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美國直到戰敗,都沒有建立全國性的基因檔案庫。

要知道,在大戰結束之前,中國已經把基因檔案庫擴大到了東方同盟集團,協助盟國建立類似的基因武器防禦工程。

當時,中國這麼做,主要與戰前的一些謠言有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個被稱為“毀滅者”的戰爭計劃。按照傳言,美國將在戰敗之前,用一種能夠毀滅全人類的武器使中國也成為戰敗者。雖然很多人認為美國會使用核武器,但是細想就能發覺,美國能用的就只有基因武器了。要知道,在大戰期間,美國根本沒有生產核武器。如果在戰敗前生產,產量也不會太多,不可能毀滅全人類。

戰後,由中國建立的基因檔案庫,成為了重建人類社會的基礎。

當然,在戰爭時期,中國針對基因武器,在很多科技領域都進行了廣泛研究,比較有名的還有“人體急凍技術”。這項技術,說白了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把人體冷凍起來,保證細胞在冷凍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細胞液膨脹而死亡。當然,這項技術,主要用途就是讓一些得了絕症的患者能夠在未來、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所患疾病能夠治癒的情況下,獲得重生的機會。後來,這項技術的主要用途不在醫療領域,而是在宇航領域,因為在飛往遙遠星系的時候,宇航員不可能熬過漫長的旅途,只能讓生物時間停止,即透過冷凍的方式讓宇航員進入假死狀態,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再解凍。只是,在大戰期間,如何讓解凍的生物體活過來,還是一個大難題。

除了特地針對人的基因武器,還有針對農作物的基因武器。

只是,在大戰期間,中國與美國的農業生產都主要依靠農業工廠,而要在農業工廠內做到完全遮蔽外界干擾,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因而基因武器對主要農業作物的破壞效果並不理想。

至於破壞自然環境,那就更是不可能了。

要知道,地球上有數千萬種生物,就算中國與美國的科技實力再強大,也不可能研製出針對所有物種的基因武器。

後來,有人認為,如果美國把矛頭指向熱帶雨林,人類就得完蛋,因為熱帶雨林吸收了全球排放的六成二氧化碳。如果沒有熱帶雨林,那麼要不了幾年,溫室效應就會破壞地球的自然環境。

明顯,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首先,美國根本不可能破壞熱帶雨林,因為熱帶雨林裡有幾百種植物,要想同時毀滅幾百種植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就算美國用基因武器毀滅了熱帶雨林,人類文明照樣有處理辦法,比如用聚變核電站提供的強大清潔能源來分解二氧化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