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字儀式非常簡單,雙方代表簽字之後,交換了同盟條約,並且各自保留了四種文字的副本(歐洲聯邦把法文、德文與拉丁文定為官方文字,因而任何官方檔案,都有三種語言的版本)。
從時間上看,如果再晚三分鐘,歐洲戰爭就打響了。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事情。
杜小蕾是在一月一日凌晨零點過後跟牧浩洋打的電話,讓牧浩洋終止針對歐洲的軍事行動,而牧浩洋當時根本沒有下達命令。因為受作戰計劃限制,就算要向歐洲開戰,也要等到一日上午。
歐洲聯邦涉險過關,卻留下了無窮後患。
第二百四十章涉險過關
第二百四十章涉險過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四十一章 統一大業
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四十一章統一大業
歐洲聯邦向美國宣戰,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好事。大文學
能夠說,就算歐洲聯邦提供不了多大的協助,成為中國的盟國,也讓中國避免了在歐洲大打一場。
現實上,歐洲能否參戰,對大戰的結局都沒有影響。
說得更間接一些,就算歐洲聯邦沒有與中國結盟,而是繼續保持中立,中國也不見得會在二零五六年攻打歐洲。
原因很簡單,到了二零五六年,隊已經能夠攻打美國本土了。
也就是說,歐洲聯邦有機會置身事外,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可是中國施加的軍事壓力讓歐洲聯邦覺得已經走投無路了。
明顯,歐洲聯邦參戰,具有極為長遠的影響。
當時,最突出的就是歐洲聯邦出兵斯洛伐克,對歐洲統一大業形成的負面影響。
雖然一月份,列支敦斯登正式併入歐洲聯邦,隨後匈牙利與捷克也正式併入,但是直到大戰結束,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等原本有加入歐洲聯邦企圖的國家都沒有采取行動,而希臘、西班牙、葡萄牙與英國等親美歐洲國家,更沒有併入歐洲聯邦,北歐四國也保持**。
擺在歐洲聯邦面前的問題是:僅僅有十個邦國的歐洲聯邦還能代表整個歐洲嗎?
答案明顯能否定的,因為這十個邦國的人口、國土面積、經濟規模等等,在歐洲所佔比例都沒有達到絕大多數。
另外,斯洛伐克的反抗鬥爭,也給歐洲聯邦制造了很大的麻煩。
直到大戰結束,歐洲聯邦國防軍都沒能平定斯洛伐克境內的反叛活動,斯洛伐克游擊隊還不斷發展壯大。大文學
也正是如此,歐洲聯邦才沒有在大戰期間入侵其他歐洲國家。
當然,這也與中國有關。
原因很簡單,在與中國簽署的同盟條約中就有一條,在歐洲聯邦與第三國交戰時,中國有出兵援助的責任與義務。
也就是說,如果歐洲聯邦出兵其他歐洲國家,中國也會出兵。
明顯,這樣一來,歐洲聯邦就不可能透過軍事行動來完成歐洲的統一大業了。
問題是,歐洲聯邦與中國結盟的根本目的,除了避免與中國交戰,就是希望利用這場戰爭完成統一大業。
可惜的是,直到大戰結束,歐洲聯邦都沒有完成統一大業。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戰爭結束的第二年,歐洲聯邦與中國的續盟談判破裂,兩國正式解除同盟關係。
當時,導致談判破裂的主要因素,就是中國不肯放棄那條出兵援助歐洲聯邦的條款。
說白了,這項條款,就是為了限制歐洲聯邦坐大,讓歐洲繼續維持分裂狀態,而一個不完備的歐洲聯邦,明顯算不上世界級大國,也就不可能在戰後跟中國分庭抗禮,成為中國的頭號對手。
再往前推,歐洲聯邦提出在獲得十個邦國之後再參戰,也與此有關。
不可否認,有十個邦國的歐洲聯邦已經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可是其影響力也就僅限於歐洲大陸。
問題是,不與中國交戰,並不意味著就能避免歐洲戰爭。
與中國解除同盟關係之後,歐洲聯邦立即發動了“歐洲統一戰爭”,先後以武力征服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巴爾幹地區,最後把戰火燒到希臘,還出兵伊比里亞半島,征服了西班牙與葡萄牙,迫使丹麥併入歐洲聯邦,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