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併入歐洲聯邦。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歐洲聯邦出兵斯洛伐克,是不是屬於內部軍事行動?
如果是,那就不是入侵中立國。
明顯,如果列支敦斯登的全民公決結果是拒絕併入歐洲聯邦,那麼歐洲聯邦出兵列支敦斯登就等於入侵他國。
正是這個區別,讓歐洲聯邦只能把軍隊派往布拉迪斯拉法。
內閣會議得出的結果很簡單:支援出兵斯洛伐克。
從時間上看,歐洲聯邦根本拖不起。
國防軍已經給出了明確答覆,即便一切順利,也需要一天才能控制布拉迪斯拉法,因而不可能把軍事行動推遲到三十一日,以至不能推遲到三十日白天,因為在佔領了布拉迪斯拉法之後,歐洲聯邦還需要時間與中國進行談判,完成與中國結盟的必要工作,最後還得向美國宣戰。
也就是說,歐洲聯邦國防軍必須在三十一日天亮之前佔領布拉迪斯拉法。
這樣一來,就得在三十日天亮之前採取行動。
皮諾沒有耽擱時間,在內閣會議結束之後就趕往聯邦議會,而聯邦議會的幾百名議員也在等著總理。
當時,皮諾沒有把對外軍事行動的法案拿出來,而是拿出了一份針對歐洲聯邦內部叛亂的法案。大文學
現實上,這也正是戰後爭議最大一點。
皮諾提交給聯邦議會的法案,只是要求議會授權聯邦政府與聯邦軍隊,對發生叛亂的邦國採取**性軍事行動。
問題是:斯洛伐克是聯邦成員嗎?
如果是,這部法案就能發揮作用。如果不是,這部法案就沒有任何意義。
明顯,皮諾認為是,歐洲聯邦議會的議員也認為是,所以在討論了兩個小時之後,歐洲聯邦議會就透過了這項法案。
戰後,最大的爭議就在斯洛伐克的身份上。
當然,以當時的情況,這已經不是關鍵問題了。
拿到了聯邦議會的授權,皮諾立即給聯邦國防軍總參謀長魯道夫(在聯邦國防軍正式成立之後,魯道夫出任總參謀長)下達命令,聯邦國防軍立即開動,務必在三十一日八點之前佔領布拉迪斯拉法。
此時,已經是三十日凌晨六點了。
兩個小時之後,歐洲聯邦國防軍的四個師同時從捷克與奧地利逾越邊境線,進入斯洛伐克境內。
這次軍事行動算不上戰爭,連**叛亂都算不上,就是一次行軍。
雖然斯洛伐克在布拉迪斯拉法附近部署了幾個師,但是布拉迪斯拉法就在斯洛伐克與奧地利的邊境線附近。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斯洛伐克國防軍已經開始接受歐洲聯邦國防軍整編,準備在併入歐洲聯邦之後改組為歐洲聯邦軍隊,每支部隊裡都有歐洲聯邦國防軍的軍事顧問,而且指揮權已經移交給了歐洲聯邦國防軍。當時,二十多萬斯洛伐克軍人沒有半點警惕,都在等著換上歐洲聯邦國防軍軍服。
當時,發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即在通往布拉迪斯拉法的道路上,斯洛伐克的交通警察把歐洲聯邦國防軍的裝甲部隊給攔了下來,並且告訴荷槍實彈的軍人,斯洛伐克還沒有正式併入歐洲聯邦,因而不歡迎歐洲聯邦軍隊入境。明顯,這些膽大的警察都立即被歐洲聯邦軍隊解除了武裝。
現實上,這也是布拉迪斯拉法被佔領之前,斯洛伐克國家安全力量的唯一反抗。
在向布拉迪斯拉法進軍的時候,歐洲聯邦國防軍控制了沿途的軍營,並且解除了沿途斯洛伐克國防軍的武裝。在佔領布拉迪斯拉法之後,歐洲聯邦國防軍還控制了警察局,解除了警察的武裝。
當時,布拉迪斯拉法的居民以至沒有發覺,他們的城市已經被歐洲聯邦軍隊佔領了。
直到三十日下午,大批歐洲聯邦國防軍的巡查部隊出現在布拉迪斯拉法街頭,一百多萬市民才驚恐的發覺,他們已經做了“**奴”。
必須承認,這是一次極為成功的軍事行動。
問題是,在佔領布拉迪斯拉法之後,歐洲聯邦國防軍沒有繼續推進,即沒有控制斯洛伐克全境,而是留在了布拉迪斯拉法。更重要的是,直到當天晚上,歐洲聯邦國防軍才發覺斯洛伐克總統與絕大部分政府官員已經逃走了。
當時,斯洛伐克總統是在歐洲聯邦國防軍開進布拉迪斯拉法之後才出逃,在三十日夜間到達東面五十公里外的特爾瓦納,直到三十一日夜間才離開這裡。也就是說,如果歐洲聯邦國防軍向東擴大佔領區,肯定能在特爾瓦納逮住斯洛伐克總統,消除隨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