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根據後來披露的訊息,當時中國已經向美國提供了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並且說服了美國當局。也正是這些證據,讓美國決定與中國組成聯合體,共同從事宇宙開發工作並且共同約束人類的宇宙開發行為。

當然,頭一年發生的恐慌性騷亂,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這場波及全人類的騷亂,從本質上反映出,人類還是一個非常稚嫩的物種,根本沒有應付大災大難的集體智慧,因此在文明還處於嬰兒期的時候,非常有必要由政府出面,掌控與人類文明存亡息息相關的絕密資料,所以必須加強保密工作,讓絕大部分人生活在相對安全的心理環境之中。

更重要的是,此時,中國科學家已經在重力場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當時,已經出現了完整嚴謹的重力場力學理論,科學家還搞清楚了激發能量與被激發能量之間的數學關係。前面已經提到,反重力場推進技術,實際上是用一種能量來激發與利用重力場本身蘊涵的能量,從而達到讓物體以光速飛行的目的。這種激發與被激發的關係不是線性的,也不是簡單的多元函式關係,而是一個複雜的三次六元函式,因此所激發出的能量會產生巨大波動。

有這些理論基礎,科學家很快就發現,光速的十分之一是危險的臨界點。

說得簡單一些,只要飛船的飛行速度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就基本上可以判斷該飛船採用的是反重力場推進技術,並且能被重力場波動探測儀發現。如果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則不易被發現。

結果就是,中美推出的第一步宇宙法就明確規定,所有宇宙飛船的速度都必須控制在光速的十分之一以內,民用與商用飛船的速度不得超過光速的二十分之一,即便是軍用飛船也不得超過光速的十五分之

這是一項強制性法律,而且所有飛船都必須對推進系統進行相應改

必須承認,這是人類文明在潛在的毀滅威脅面前採取的自律行為,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律行為。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人類文明總共只進行了兩次光速飛行。

根據事後的發展來看,這兩次光速飛行並沒引來毀滅性災難,也許那些監視人類的外星文明並沒有發現。

總而言之,這部法律,使人類的宇宙探索活動進入了規範階段。

事實上,到二十一世紀末,人類的宇航活動,已經不僅僅是探索了,而是以大規模資源開採為主。

比如,在二零六六年,“千里眼”望遠鏡在小行星帶裡發現了一顆直徑約莫五公里,由稀有金屬礦石構成的小行星,其儲備的稀有金屬超過了月球與地球的總和,只是當時這顆小行星在太陽的背面。十二年後,這顆被命名為“小財神”的小行星進入近地區域,勘探與開採工作隨即開始。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從“小財神”上開採的稀有金屬,幫助人類完成了數十艘大型宇宙飛船的建造工作。後來,這顆小行星甚至被拖到了火星軌道上,成為了火星的一顆“人造衛星”。開採工作一直持續到二一七七年,由其提供的稀有金屬,總共建造了上萬艘宇宙飛船。在開採結束之後,完全被挖空了的“小財神”還被改造成了一座空間科學實驗中心。

類似的宇宙資源開發活動,在二十一世紀末就非常普遍了。

當財,中美甚至打算到穀神星上建立軍事基地,把穀神星打造成人類的前沿陣地。

只是,這個非常瘋狂的計劃在二十一世紀初被終止。後來,中美聯合在小行星帶上開發了一顆直徑不到一百公里的小行星,在這裡建立起了完整的基礎設施,使其成為中美聯合艦隊的前沿基地,並且修建了大量工業設施。在後世,這顆被稱為“基地”的小行星正是宇宙人類飛出內太陽系,前往木星、土星、海王星與天王星等巨行星的出發點,也為後來在柯伊伯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幫助。

總而言之,中美聯合體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美聯合體實際上催生了後來的宇宙人類與地球人類,是導致人類文明分裂的根源。

只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知道,中美聯合體的出現並非來自三合星系的潛在威脅,而是與發生在二零八零年的一件“宇宙事件”有直接關聯。這起宇宙事件,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明白其中真正含義的人卻少之又少。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起宇宙事件與陸雯的死也有關係。

要知道,在二零八零年,心臟病絕對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甚至算不上疾病,因為更換心臟已經是很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