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幸的是,第一艦隊早已做好防空準備。
當時,楊禹方已經下令轉向南下,“崑崙山”號航母戰鬥群在前,“天山”號在後。因為聯合艦隊在東面,所以在安排防空部署的時候,“崑崙山”號航母戰鬥群裡的兩艘巡洋艦分別在前方與左側,“天山”號航母戰鬥群裡的兩艘巡洋艦則在後方與左側,每艘巡洋艦與兩艘驅逐艦配合,組成單獨的防空編隊。這樣一來,如果日本機群從東面進入,四個防空編隊裡的十二艘戰艦都能投入戰鬥。
問題是,日本機群是從南面殺來的。
如此一來,只有“崑崙山”號航母戰鬥群裡的兩個防空編隊能夠接敵。因為發現導彈群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所有六艘防空戰艦都來不及轉向,只能利用艦首方向上的雷達引導防空導彈,艦尾方向上的雷達無法使用。
可以說,艦隊的處境非常不利。
不管是巡洋艦,還是驅逐艦,對側面來襲的空中目標的攔截能力最強,而對迎面來襲的空中目標的攔截能力最弱。原因很簡單,巡洋艦與驅逐艦的主炮都在艦首,然後是艦橋,沒有足夠的甲板空間安放防空武器。
為了提高防空作戰效率,兩支防空編隊都進行了緊急轉向。
因為航母在右側,所以防空編隊是朝左轉向,也就是朝東面轉向。
這下,問題出來了。
遭到攻擊的時候,“崑崙山”號的飛行甲板上停滿了戰鬥機,而且部分戰鬥機在補充燃油與彈藥後將立即起飛,地勤人員沒有做固定處理。結果就是,在防空編隊緊急轉向時,航母無法跟上。
如果當時航母也進行緊急轉向,肯定會嚴重側傾。
丟掉幾架戰鬥機不算什麼,如果讓已經裝上了燃油、掛上了彈藥的戰鬥機撞上艦島,後果將不堪設想。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戰鬥機撞上艦島的可能性非常大。
原因很簡單,航母在向左緊急轉向的時候,艦體將向右傾斜,而航母上的艦島就在飛行甲板右側。也就是說,那些沒有固定的戰鬥機肯定會向右滑動,也就極有可能撞上艦島,導致燃油與彈藥爆炸。
受此影響,“崑崙山”號沒有緊急轉向。
結果就是,在反艦導彈逼近的時候,原本應該在“崑崙山”號前方掩護的“臺灣”號巡洋艦、“臺北”號驅逐艦與“南京”號驅逐艦到了航母左前方,“崑崙山”號一覽無餘的暴露在了反艦導彈的攻擊航線上。
對於飛行速度高達四馬赫的反艦導彈來說,飛行一百公里,只需要一分多鐘。
在一分鐘的外圍反導攔截中,六艘防空戰艦使出渾身數解,也只擊落了不到一百六十枚反艦導彈。
因為距離實在太近,所以六艘防空戰艦根本來不及進行中程攔截。
在此之前,J…25發射的中程空對空導彈還擊落了近三十枚反艦導彈。
剩下的四十多枚反艦導彈沒有對付緊急轉向的防空戰艦,而是直接撲向“崑崙山”號航母。
“崑崙山”號沒有配備遠端防空導彈,反艦導彈進入中程防空導彈的攔截區域時,受前方戰艦阻擋,“崑崙山”號上的中程防空導彈沒能發揮作用。結果就是,面對洶湧而來的反艦導彈,“崑崙山”號只能用末段攔截系統進行自衛。
萬幸的是,在這一分鐘內,“崑崙山”號的航向已經轉變了六十度。
末段攔截系統啟動的時候,“崑崙山”號右舷上的四套電磁速射炮全部進入射界,也全部開火。
在生死攸關的最後五秒鐘內,四套電磁速射炮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每零點五秒鐘交戰一輪的速度,四套電磁速射炮在五秒鐘內,在四十枚反艦導彈的飛行線路上佈下了彈幕。
只是,這仍然不足以攔截所有反艦導彈。
一點十六分四十九秒,第一枚反艦導彈擊中“崑崙山”號,命中點在右側艦體艦島前方大約二十五米處,離三號升降機大概十米,在水線上方大約五米處,爆炸點在艦體內部的彈藥升降機通道附近。
緊接著,第二枚反艦導彈擊中了“崑崙山”號的艦尾。
這兩枚反艦導彈都沒有造成致命傷害,破壞效果非常有限,甚至不足以使“崑崙山”號喪失作戰能力。
真正有威脅的是第三枚反艦導彈。
命中點在艦島前方,飛行甲板上面,爆炸釋放出來的巨大力量,直接拋飛了附近的四架戰鬥機,其中一架已經掛上彈藥的J…32準確無誤的砸在了艦島上,洩露的航空燃油立即被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