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航空兵採用了新的戰術,即充分利用戰鬥機的高機動效能,超低空突防之後,在距離目標十公里處投下安裝了火箭助推發動機的精確制導炸彈。
與反艦導彈相比,炸彈的投擲距離近得多,但是突防能力強得多。
中國海軍給這種專門用來對付戰艦的炸彈去了一個很貼切的名字:戰艦殺手。
當然,這不是一種炸彈,而是一個系列,從一百五十公斤到兩千公斤,總共有八種重量不同的型號。
一般情況下,使用的最多的是一千公斤級“戰艦殺手”。
拿這個級別的炸彈來說,在投擲之後,火箭發動機能在兩秒鐘之內,把炸彈的飛行速度提高到十馬赫,是絕大部分反艦導彈的兩倍。因為採用的是鐳射制導系統,所以抗干擾能力遠超過反艦導彈。更重要的是,一千公斤級炸彈裝填的高能炸藥只有七十八公斤,除掉引信與制導系統之外,剩餘的八百多公斤都是彈體。也就是說,炸彈的彈體非常厚實,前端的厚度在三十毫米左右。如此一來,即便遭到攔截,也很難被擊落,一般口徑的速射炮穿甲彈根本打不穿炸彈的外殼,超近程防空導彈也無能為力,即便是電磁速射炮,也需要連續命中五發以上,才能擊落炸彈。炸彈在離目標十公里處投下後,只需要五秒鐘就能命中。末段防禦系統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最多隻能進行一次攔截,而要連續命中五枚炮彈,肯定比攔截反艦導彈難得多。
事實上,即便末段攔截系統發揮了作用,也不見得能夠轉危為安。
因為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火箭發動機加速之後,炸彈基本上以直線飛行,動量比小口徑炮彈高得多,即便被多發小口徑炮擊中,只要沒有爆炸,炸彈仍然會飛向目標,最終很有可能擊中目標。
此外,炸彈的體積比反艦導彈小得多,更難以攔截。
拿一千公斤級“戰艦殺手”來說,其直徑只有一百二十五毫米,而重型反艦導彈的直徑大多在五百毫米以上。在被彈面積小了近二十倍的情況下,被末段攔截系統命中的機率自然降低了近二十倍。
當然,這並不表示炸彈的威力就比反艦導彈小。
依靠巨大的動能,一千公斤級“戰艦殺手”足以砸沉一艘三千噸級護衛艦,爆炸後足以重創萬噸級戰艦。根據中國海軍做的驗收測試,對付兩萬噸級巡洋艦,四枚就能癱瘓,八枚就能擊沉。
十五架J…25,總共投下了三十枚一千公斤級“戰艦殺手”。
在此之前,八架J…25還投下了十六枚反艦導彈。
攻擊戰術上,首先使用反艦導彈,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敵艦防空火力,協助其他戰鬥機超低空突防。
此外,十六枚反艦導彈配備的都是電磁戰鬥部。
雖然在二零二五年之後,電磁武器的作戰效能已經不太明顯,所有的新式戰艦都具備電磁對抗能力,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電磁武器仍然有較為明顯的作用,比如用來干擾敵艦的防空雷達。
幾秒鐘之內,三艘巡洋艦全被炸彈擊中。
雖然三艘巡洋艦沒有立即沉沒,但是都喪失了作戰能力。
完成攻擊任務之後,二十二架J…25沒有返航,而是繼續向東飛行,呈扇形搜尋東面海域。
後面,楊禹方已經讓剩下的戰鬥機做好了出擊準備。
戰鬥已經打響,找到聯合艦隊之後,就得立即發動攻擊,絕不能耽擱時間。
楊禹方並不知道,東鄉祖望已經收到了一條至關重要的情報。
日本巡洋艦遭到攻擊後,發現了那架帶傷返航的J…25,並且及時測出了戰鬥機的返航航線,隨後發出了訊息。
收到訊息時,東鄉祖望沒有立即下達攻擊命令。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帶傷緊急返航的戰鬥機肯定會返回艦隊,因此其返航航線就是艦隊的所在方位,但是東鄉祖望已經派出了第二批偵察機,其中幾架就朝著J…25返航的方向飛去。
再過幾分鐘,偵察機就會有所發現。
顯然,東鄉祖望認為,有理由再等幾分鐘。
十點四十三分,第一架執行偵察任務的F…35CJ逼近了第一艦隊,隨即遭到在艦隊外圍巡邏的J…32攔截。因為不知道第一艦隊就在前方,所以在遭到攔截時,F…35CJ沒有啟動雷達,也就沒有發現前方一百多公里處的艦隊。在彙報情況時,只提到遭到中國海軍艦載戰鬥機攔截。
兩分鐘後,第二架F…35CJ逼近第一艦隊,並且提前啟動了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