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以二零三零年的生產力為準。
如果在未來二十年之內,國的生產效率穩步提高,那麼在二零五零年左右,人口老齡化時期就將結束。
這裡需要澄清一個概念,即什麼是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的標準不是喪失勞動力的老年人所佔比例,而是社會總產出值與總消耗值的比例。當一個國家的社會總產出值低於總消耗值的時候,就無法完成基本積累,也就進入了老齡化時期。
如此一來,社會生產效率成為關鍵因素。
社會生產效率越高,意味著在同等勞動力的情況下,總產出值越高,也就能夠提供更多的總消耗值,能夠贍養更多喪失勞動力的老年人。比如,日本在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百分之十七的時候,才進入老齡化時期,而國在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百分之十一的時候就已進入老齡化時期。作為生產力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這個比例要達到百分之二十一才進入老齡化時期。
對國政fǔ來說,首要任務就是提高社會生產效率。
雖然提高生產效率的第一因素是科技,但是在國家競爭,科技只是次要因素,控制資源與市場,才是主要因素。比如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國的鋼鐵企業的生產效率已經達到了國際水準,但是沒有資源的定價權,利潤率非常低,大部分利潤被壟斷了鐵礦石的西方企業篡取。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利用朝鮮的幾座超級礦山,國企業奪回了鐵礦石的定價權,利潤率大大提高,意味著能夠在同等投入的情況,獲得更多的彙報,等同於提高了總投資彙報率。
在貿易,這等同於提高了社會的生產效率。
顯然,在西方主導的國際貿易,國很難獲得好處。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早在二零二四年,國就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德國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但是到二零二年,國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仍然遠遠低於日本,甚至低於韓國。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出**了很多針對國企業的“排他政策”,限制了國車企在美國的擴張。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無一例外的說明了同樣的問題,即國要想在國際貿易獲得更多的好處,就得建立新的貿易規則,並且成為規則制訂者,不然就只能聽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擺佈。
黎平寇提出的“排他經濟政策”,以及建立地區經濟共同體,正是針對這個問題。
從地緣政治出發,東南亞無疑是國的首選目標。
東南亞的十一個國家,總共有億人口,國土面積超過四百萬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說,既是資源產地,也是消費市場。如果與國構建經濟共同體,必然能夠為國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事實上,東南亞國家、以及億東南亞人也能從獲得非常明顯的好處,比如國提供的安全保障,以及藉此機會進軍國市場,獲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更重要的是,絕非只有國在搞地區貿易。
歐盟早就盯上了北非與近東,俄羅斯則致力於前蘇聯地區,美國在加緊建立覆蓋整個拉美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連日本都在跟印度進行廣泛合作,而東地區的伊朗、非洲的南非與澳大利亞都在尋求建立類似的自由貿易區。
全球經濟向區域化方向發展,已經不可避免。
在這條新的跑道上,國只有把握住機會,才有可能獲得發展機會。
可以說,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在這個時期,不是政治家改變歷史,而是歷史塑造政治家。
只是,作為優秀的政治家,必須有足夠長遠的目光。
黎平寇是自傅秀bō之後,國最優秀的政治家,自然明白區域經濟的最終結局,也就無法迴避黃峙博提出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答應黃峙博的要求,黎平寇才能得到軍方的全力支援。
要知道,黃峙博將在國家領導人換屆之後才會退役,因此在下一任國家元首的問題上有足夠大的發言權。
如此一來,黎平寇等於與黃峙博結成了政治同盟。
也許,這不算壞事。
與越南的戰爭根本算不了什麼,再過幾年,新的挑戰就會出現,而國需要一位具有超凡膽識與謀略的領袖。
誰能在二零三二年出任國家元首,將決定國的命運。。。。
: @YF!~!
..
第二十一章 奪回失地
第二十一章奪回失地
牧浩洋並不知道,黃峙博與黎平寇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