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支艦隊,到底誰更強大一些?
論載機數量,美國艦隊有明顯優勢。即便在正常情況下,兩艘超級航母也能搭載近一百五十架戰鬥機,而中國海軍的兩艘中型航母最多也就這個數量。在戰時情況下,美軍航母還能把載機量提高到九十架以上,最多能達到一百一十架,相當於中國海軍中型航母在正常情況下的兩倍。
只是,在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上,中國海軍的優勢較為明顯。
J…25的戰鬥力已經得到證明,在空戰中多次擊敗F…22I與F…35C,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出è;的中型艦載戰鬥機。J…15B也經受住了實戰考驗,雖然沒有機會參與空戰,但是對海與對地打擊能力毋庸置疑,肯定在FA…18EF之上。在至關重要的預警機方面,ZY…1的能不會比E…2E差多少。
更重要的是,中國航母也有電磁彈器,出動能力達到了美軍航母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護航戰艦方面,中國的巡洋艦成功攔截了來襲的彈道導彈,而且中國戰艦在東海戰爭中就參與了防空作戰。更重要的是,龍目海峽之戰,證明了中國戰艦具有很強的對海打擊能力。相對而言,自從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美國海軍就沒有參與過大規模戰爭,戰艦的作戰能力沒有得到過驗證。
可以說,中國艦隊的最大優勢就是實戰經驗豐富。
中美艦隊會在馬六甲海峽裡打起來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畢竟雙方都沒有這個意圖,更沒有發動戰爭的動機。把艦隊派往東南亞,僅僅是一種政治行動。
當時,關鍵不在新德里,而是在新加坡。
中印雙邊談判的結果早就確定了,只要中國不對藏南地區提出要求,印度就沒有可能收回布萊爾港。
關鍵只是,中國是佔領布萊爾港,還是從印度租借布萊爾港。
如果是前者,戰爭就不會結束,印度也不可能在領土遭到佔領的情況下,與對方簽署停戰條約。
只有轉化為合法的租借,才能讓印度當局做出讓步。
這下,問題出來了。
租借多久?
對中國海軍來說,當然是越久越好,因為布萊爾港是中國艦隊在印度洋的橋頭堡,也是中國進軍印度洋的跳板。按照騰耀輝提出的方案,布萊爾港將以地方艦隊母港的標準進行重建。不出所料的話,談判結束之後,騰耀輝會提出組建印度洋艦隊,以便長期在印度洋部署一支威脅力量。
如此一來,就得在布萊爾港uā上大力氣。
問題是,印度不可能做出全面讓步,肯定會在租借時間上做文章。
以當時的情況,最短期限為二十年,最長期限為九十九年。只是,受相關國際條約與慣例的限制,印度絕對不會接受超過五十年的租借協議。原因很簡單,只要中國控制布萊爾港超過五十年,就有權在該地區發起全民公投,由布萊爾港的居民決定是否迴歸印度,還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外jiā部早有準備。
在談判中,肯定得首先提出最長期限,即租借九十九年,然後再做出讓步,而底線就是四十九年。此外還得增加一條附加條款,即在四十九年的阻期到了之後,可以由雙方商議是否延長阻期。
總而言之,就算中國不謀求把布萊爾港佔為己有,也不會還給印度。
這時候,由騰耀輝代表軍方參加談判的作用顯現了出來。作為“大海軍主義者”,騰耀輝肯定不會做出讓步。
可以說,印度在這個問題上別無選擇,必須接受中國開出的條件。
談判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錫亞琴冰川的資源開發問題。
雖然在這方面,中國做出了讓步,即不支援巴基斯坦佔領整個錫亞琴冰川,而是成立第三方維和部隊,在印巴之間設定隔離區,但是在資源開發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很強硬,即必須得到印巴雙方同意,任何單方面的資源開採行動,都將視為破壞停戰協議,而中國有義務援助巴基斯坦。
顯然,中國的立場很簡單:阻止日本獲得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
中國能在新德里談判中採取強硬立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中國掌握著局勢的主動權,不管談多久,都沒有害處。
對印度來說,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談判拖得越久,印度就越被動,從談判桌上獲得的好處就越少。要是拖上幾年,中國與巴基斯坦把軍事佔領變成了既成事實,印度更加沒有迴旋餘地,甚至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