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逐利益的前提下,盛世平的某些主張與軍方並不一致。
最有代表的,就是修建鐵路。雖然鐵路也有重大的軍事價值,但是軍方更看重的是連通到伊朗的輸油管道。早在二零二四年,牧浩洋就代表軍方提出意見,由盛世平出資修建輸油管道,軍方給予技術支援,並且幫助他取得兩條鐵路的專營權。盛世平沒有接受這個看上去一本萬利的提議,而是堅持由軍方出資修建輸油管道,並且幫忙獲取鐵路專營權,他只保證軍方有優先使用權。
談判持續到二零二五年,最終才以雙方各讓一步收場。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盛世平將出資修建輸油管道與鐵路線,軍方負責從巴基斯坦當局獲得鐵路專營權,並且在港口規劃中,留出一條專用液貨碼頭與三千畝工業園區,無償提供給盛世平名下的企業使用。
顯然,盛世平的胃口更大。
按照他的規劃,瓜達爾港是伊朗到巴基斯坦石油管道的終點站,港口建設完成後,他將在此投資修建巴基斯坦規模最大的石油化工園區,然後透過海運,把石油、天然氣、成品油等貨物運回國內。所有工業專案完成後,瓜達爾港不但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工業中心,還將成為整個阿拉伯海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中心,為盛世平名下的石油企業、特別是國內的成品油銷售企業提供四成以上的貨源。
中國的成品油市場規模有多大?
二零二五年,中國的石油消費量達到了美國的百分之八十,預計在二零三零年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保守估計,中國國內成品油消費市場的規模在十萬億元左右。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按照行業平均利潤計算,成品油市場的年淨利潤也在一萬億元以上,算上石化行業的話,年淨利潤在兩萬億元左右。
到二零二五年,民營企業在成品油市場的佔比僅有百分之三十二。
盛世平肯定盯上了這個市場,不然不會投入鉅額資金,在瓜達爾港興建規模巨大的石化工業園。
牧浩洋並不反感盛世平的所作所為,因為盛世平必須與軍方合作。
原因非常簡單:中國在全球主要石油消費市場中,對外依存度僅次於日本,而且石油進口總量肯定會在二零三零年之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因此中國必須擴大石油進口來源。
可以想像,要不了多久,就會為了石油爆發一場戰爭。
盛世平可以用雄厚的資本建立石油化工園,還能打通運輸渠道,但是不可能用錢買到更多的石油。準確的說,不可能以他的理想價格,獲得更多的石油。如果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石油,就沒有利潤可言了。
中國的發展需要石油,而盛世平也需要更加穩定的貨源。
在共同目的的驅使下,盛世平自然會不遺餘力的幫助軍方搞建設,甚至透過建設影響軍事戰略。
就拿瓜達爾港的建設來說,盛世平一直在做虧本買賣。
雖然前景非常美好,但是到牧浩洋離開的時候,盛世平已經投入了上千億元,而利潤還不到投資的十分之一。即便樂觀估計,也要到二零三五年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而且前提是伊朗的貨源不受影響。
顯然,盛世平在瓜達爾港搞建設,短期目標不是為了賺錢。
作為商人,他非常清楚,只有隊在瓜達爾港站穩腳跟,才能進軍中東,也才能為他開闢新的貨源。
顯然,盛世平是一個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商人。
在他這個級別上,商人的利益已經與國家的利益高度重合,只有實現國家利益,他的商業帝國才能發展壯大。
正是如此,牧浩洋不但不討厭盛世平,還覺得他是可以合作的夥伴。
持這種觀點的不僅僅是牧浩洋,還有黃峙博。
雖然軍隊吃“皇糧”,但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某些時候,需要外來力量的幫助,也需要跟外來力量合作。
必須承認,在中國的擴張道路上,盛世平這樣的商人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比如第二次朝鮮戰爭,就是由盛世平等商人為朝鮮提供了戰爭融資,並且在戰後幫助朝鮮進行重建。如果沒有他們,不但得由國家承擔所有戰爭開支,還要在戰後解決兩千多萬朝鮮人的生存問題。說得不客氣一點,以二零一四年的情況,如果沒有戰爭融資,恐怕志願軍連津貼都領不到。
那麼,有沒有可能說服盛世平搞再搞一次“戰略投資”呢?
去找盛世平之前,牧浩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