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肯定不只是膽量,更需要對軍事力量的絕對自信。
中國這麼自信,印度還有機會取勝嗎?
在隨後的報道中,一些西方新聞媒體指出,中國國防部的自信有點盲目,因為在公佈訊息的時候,打擊行動剛剛結束,即便中國動用了戰略偵察衛星,甚至出動了偵察機,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戰果甄別工作。
也就是說,在公佈訊息的時候,中國國防部並不清楚是否已經達到了轟炸目的。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國防部公佈的訊息來自總參謀部,而黃峙博只知道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都順利投下了炸彈,並不清楚投彈是否準確,以及是否按照計劃摧毀了目標,有沒有必要進行補充轟炸。
只是,對黃峙博來說,這並不重要。
立即公佈訊息,只有一個目的:讓印度總理在停火決策上猶豫不決,為進行第二輪打擊爭取機會。
更重要的是,訊息公佈後,中國的戰略打擊行動將不受限制。
說得準確一點,在面臨印度進行戰略報復的威脅時,中國有理由動用更多的武器,確保印度無法進行戰略反擊。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國已經預設了中國的戰爭立場。
只要印度有進行戰略報復的可能美國就不會介入,也不會因為中國使用戰略打擊手段報復中國。
結果就是,在國防部公佈訊息的時候,第二輪打擊行動開始了。
這次,充當主力的不是空軍、也不是海軍,而是第二炮兵,主要打擊武器則是配備了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
為了癱瘓印度軍隊,第二輪打擊主要針對通訊與指揮系統。
根據中國國防部隨後公佈的戰報,在這輪持續時間僅為半個時的打擊中,二炮總共動用了四百二十四枚程在一千五百公里與二千五百公里之間的中程彈道導彈,其中四百二十二枚導彈擊中目標,總共摧毀了包括戰區指揮中心、區域通訊心、情報jiā換與處理中心在內的三十多處戰略設施。
相對而言,彈道導彈的打擊來得更猛烈、也更突然。
雖然在作戰中,印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