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攻擊,但是同時出現了兩架預警機,兩個導彈營都接到了作戰命令,將分別攻擊一架預警機。
兩分鐘後,導彈升空。
為了確保彈著點一致,每個營的四部發車在同一時間發導彈。因為不存在轉移發陣地的問題,所以在發了導彈之後,立即進行再裝填作業,為可能進行的第二輪導彈攻擊做準備。
兩個營發的都是最大程為二千五百公里的DF23F型中程彈道導彈。
作為二炮最先進的中程彈道導彈,DF23F在二零二一年投產,年產量達到五十枚,預計到二零三一年停產時,總共裝備五百枚。在設計的時候,DF23F就把重點放在了常規打擊上。在二炮手裡,DF23F的主要使命就是威脅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在戰爭期間阻止美國的軍事介入。說得直接一點,服役之後,DF23F就瞄準了關島,是中*隊使用了彈道導彈。
“費爾康”當場完蛋,E3G受傷撤走,情況變得十分糟糕。
當時,還在空中盤旋的,只有從航母上起飛的兩架預警直升機。雖然這兩架直升機都在艦隊東南方向上,也就是襲擊最有可能到來的方向上,但是探測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比不上戰鬥機,根本提供不了預警,更別說引導戰鬥機作戰了。如果中國艦隊發起攻擊,印度艦隊將在劫難逃。
很快,今井利村的擔憂變成了事實。
十一點四十七分,前出到艦隊東南方向上的四架30I遭到攻擊,被中程空對空導彈擊落。
半分鐘後,在其後方的四架F22I遭到襲擊。
只有一架F22I避開了導彈,並且截獲了J25的雷達訊號。
緊接著,位於艦隊最南面的防空驅逐艦截獲了的雷達訊號,確認中國艦隊的機群已經到達。
此時,印度艦隊裡的戰鬥機正在緊急升空。
預警機遭到攻擊前,印度艦隊正在進行燃油補給,三艘航母都沒有出動戰鬥機,而是依靠印度空軍提供的防空戰鬥機。預警機遭到攻擊後,今井利村就命令停止補給作業,讓艦載戰鬥機緊急升空。
到十一點五十,“維拉特”號出動了十八架F35C、“維克蘭特”號出動了六架LCA、“維克拉馬迪亞”號出動了十二架ig29,加上二十一架F22I與二十架30I,艦隊上空總共有七十七架戰鬥機。
從數量上講,印度艦隊有優勢。
可惜的是,沒有預警機支援,僅僅依靠防空戰艦,防空戰鬥機很難全力作戰,也就難以保住制空權。
更重要的是,在J25機群后方,還有三十二架J15B。
也就是說,楊禹方總共投入了八十架制空戰鬥機,而且都有預警機協同作戰。
與J25jiā戰,F22I與F35C還勉強能夠應付,至少能夠憑藉出è;的機動能,把空戰延續到格鬥階段與30I早已落後,幾乎沒有機會與J25進行格鬥空戰。
五分鐘不到,在兩輪視距外攻擊後,首批升空的與30I被悉數擊落,僅有六架F35C與十一架F22I與J25進入格鬥階段。因為剩下的F35C與F22I都被打散,必須獨自作戰,所以在成群結隊的J25面前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十二點不到,一架奉命前出的F35C發現了到達的J15B機群。
這下,今井利村絕望了。
在他看來,緊跟著到來的肯定是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那些J15B上肯定攜帶了致命的反艦導彈。
生死攸關,今井利村顧不了那麼多,命令所有戰鬥機前去攔截J15B機群。
到這個時候,三艘印度航母又出動了十二架F35C、四架LCA與六架ig29,具備了攔截攻擊機群的實力。
只是,這些戰鬥機中,大部分沒能突破J25的封鎖線。
要知道,空中有四十八架J25,只有不到一半在對付那些F22I與F35C,剩下的全部呆在戰場外。
結果就是,緊急升空的戰鬥機根本沒能遇到J15B機群。
十二點過五分,執行偵察任務的兩架J15B在的支援下,用火控雷達探測到了印度艦隊。
其實在此之前,透過追蹤緊急升空的艦載戰鬥機,大致確定了印度艦隊的方位。
只是按照楊禹方的計劃,必須jīng確鎖定印度艦隊,才能發出攻擊資訊,而這個任務由突前的J15B承擔。此外,空中還有少量敵機,所以沒有冒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