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戰鬥機下方,飛行高度離海面僅有一百五十米,大概滯後了五十公里。
這個距離不算大,畢竟護航戰鬥機也需要作戰空間。
發現護航戰鬥機之後,十二架F…22A立即分成三個小隊,率先投入戰鬥。
只是,這點兵力,顯然不足以攔截全部戰鬥機,更別說跟進的轟炸機了。
所幸的是,緊急起飛的三個F…22A中隊已經到達第三護衛群附近,而且收到了E…3G的召喚,正在全速趕往攔截空域。
只是,此時的情況對日本空中自衛隊也不太有利。
因為在前進的J…11C突擊時,為了避免遭到攻擊,在土噶喇群島上空活動的E…3G做了緊急規避,而在九州島上空的E…3G離中國空軍戰鬥機的突擊航線又有四百公里左右,所以在接敵的時候,F…22A沒有辦法得到E…3G的有力引導,只知道敵機的大概方位,無法利用預警機提供的戰術資訊。
也就是說,不管這些F…22A去對付J…11C,還是去攔截H…6,都得使用火控雷達。
之前的戰鬥早已證明,只要F…22A使用火控雷達,其隱身能力就將蕩然無存,中國空軍的戰略電子偵察機至少能確定其大致方位,為戰鬥基本的戰場資訊,避免戰場單方向透明。
結果就是,在F…22A啟動火控雷達的時候,馬上暴露了行蹤。
當時,這批F…22A的任務不是去攔截J…11C,而是去搜尋跟隨在J…11C後面的轟炸機。
在預警機的探測範圍有限的情況下,F…22A的探測能力成為日本空中自衛隊掌握戰場資訊不可否缺的手段。
只是,這批F…22A沒能探測到轟炸機,就與J…11C遭遇了。
前來對付F…22A的不是直掩戰鬥機,而是剛剛完成偵察任務的J…11C。
從戰場局面來看,這批J…11C離F…22A機群最近,因此被派去執行攔截任務,阻止敵機靠近轟炸機群。
此時,已經是五點三十分左右了。
雖然J…11C在數量上佔優勢,但是在此之前用光了電磁火箭彈,結果F…22A在視距外搶先發起攻擊。
緊接著,增援的F…22A機群到達。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場局勢發生了轉變。
增援的三個F…22A中隊在接敵的時候,也啟動了火控雷達,開始鎖定目標。發現日本增援戰鬥機到達後,執行直掩任務的J…11C機群立即加速投入戰鬥,而且按照標準作戰程式使用了電磁彈藥。
以當時的情況,J…11C使用電磁火箭彈不是為了擊落F…22A,而是為了削弱隱身差距產生的影響。
如果沒有電磁武器提供的干擾,J…11C在與F…22A進行對等空戰的時候,獲勝的希望非常渺茫,根本沒有機會靠近F…22A。依靠強大的隱身能力,F…22A能夠在視距外向J…11C發起攻擊。
中國空軍為制空戰鬥機配備電磁火箭彈,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只是,這輪電磁火箭彈攻擊收到了幾個意外戰果。
當時,首先投入戰鬥的F…22A已經佔據上風,在視距外空戰中用AIm…120D擊落了十多架J…11C,而J…11C連反擊都辦不到。只是作為防禦一方,日本戰鬥機沒有退路,必須儘快幹掉攔路的J…11C,才能及時發現逼近的轟炸機群,引導後續到達的戰鬥機進行攔截,確保艦隊不會受到攻擊。
結果就是,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F…22A主動向J…11C機群逼近。
也就在即將進入格鬥空戰階段的時候,直掩的J…11C機群投入戰鬥。
更要命的是,增援的F…22A機群也是從三個方向上進入的,而且沿著第一批F…22A的航線飛行。
當第一批電磁火箭彈引爆時,至少有七架F…22A被擊落。
兩分鐘後,又有三架F…22A在電磁火箭彈的爆炸聲中墜入大海。
只有兩架F…22A及時退出戰鬥,離開了電磁火箭彈的打擊區域,才沒有成為電磁武器的犧牲品。
因為在夜間作戰,所以中國空軍沒有把這十架F…22A記入戰果。
此時,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也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雖然電磁武器嚴重削弱了F…22A的制空優勢,使得增援的F…22A無法充分利用中程空對空導彈,只能被迫與J…11C進行格鬥,但是F…22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