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中隊的J…11C分成了六個小隊,沿著六條航線,進入扇形交叉搜尋階段。
雖然電磁干擾依然強烈,但是E…3G頂住了干擾,發現了J…11C機群的新動向。
當時,J…11C機群離E…3G不到三百公里,而且全都在此之前爬升到了兩萬米高空,早就進入了預警機的探測區域。
發現歸發現,E…3G上的防空指揮官卻無可奈何。
先不說F…22A能否飛得了那麼高,就算能,也無法在電磁戰環境下生存下來,不然也不會在J…11C使用電磁火箭彈之後緊急規避。
此時,日本空中自衛隊首先考慮的是預警機的安危。
雖然E…3G離還在向東飛行的J…2000大概有七百公里,沒有被發現,但是這架預警機在第三護衛群的東面,也在J…11C扇形攻擊區域之內。
在搞不清楚對方戰術企圖的時候,預警機的安全很成問題。
要知道,J…11C上的雷達,同樣能在三百多公里外發現E…3G這類超大型空中目標。
即便戰鬥機的雷達受到干擾,在E…3G探測區域外的戰略電子偵察機也能截獲E…3G發出的雷達訊號,大致確定E…3G的方向。
受到威脅後,E…3G不得不轉向規避。
當然,空戰引導員沒有忘記給正在趕來的三個F…22A中隊發出指令,安排一箇中隊去攔截J…11C機群。
一箇中隊稍微少了一點,但是至少能夠阻止這些戰鬥機逼近預警機。
只是,戰局很快就出現了變化。
五點三十五分,四架到達第三護衛群西面大概三十公里處的J…11C發現了目標,隨即轉向返航。
在此之前,領隊的J…11C發出了至關重要的戰術情報。
受到電磁干擾,第三護衛群的火控雷達根本無法鎖定J…11C,也就無法進行攔截。更重要的是,當時第三護衛群裡的戰艦都沒啟動雷達。這些戰艦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在這個時候啟動雷達,即便不會遭到破壞,也會暴露行蹤。
要說什麼的話,只能說這四架J…11C在發現第三護衛群的時候,已經用掉了最後一枚電磁火箭彈,而且這枚電磁火箭彈在距離第三護衛群大概二十五公里處引爆,沒有對戰艦上的電子裝置造成致命損傷。
如果當時四架戰鬥機上還有一枚電磁火箭彈,而且領隊長機決定飛近點,以便準確確定第三護衛群的規模,那麼在H…6發射反艦導彈之前,第三護衛群裡的大部分戰艦就得癱瘓在海面上。
既然發現了第三護衛群,而且掌握了充足的戰術情報,偵察行動就沒有必要了。
按照海航的戰術安排,六個小隊的J…11C中,除了剩餘燃料不多的幾架,其餘全部丟掉無用的外掛裝備,轉而尋找日本的防空戰鬥機。
有意思的是,竟然沒有找到交戰對手!
這讓在後方指揮的楊禹方非常驚訝,因為幾個小時前到達的偵察機遭到了攔截,證明第三護衛群得到了防空掩護。
驚訝歸驚訝,楊禹方還是沒有讓這些戰鬥機返航。
原因很簡單,日本防空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攔截轟炸機,而不是掩護轟炸機的戰鬥機。
也許,日本預警機已經發現了從低空逼近的轟炸機,把防空戰鬥機都派了過去,沒有理會前出的戰鬥機。
不管怎麼說,F…22A的隱身能力非常不錯,而支援制空戰鬥機的J…2000離第三護衛群還有大概五百公里呢。
在這個距離上,J…2000很難發現F…22A機群。
只是,最重要的戰術偵察任務已經完成。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確保H…6機群順利發射反艦導彈。
因為此時楊禹方已經收到了mig…31在五點左右發來的偵察報告,原先部署在嘉手納空軍基地的三個F…22A中隊已經不見了,所以可以大致斷定,日本空中自衛隊至少增派了三十六架F…22A。
如果算上之前掩護第三護衛群的F…22A,防空戰鬥機的數量超過了直掩戰鬥機。
為此,楊禹方不得不調整戰術安排,讓那些完成了偵察任務,但是沒有遭遇日本防空戰鬥機的J…11C轉向與轟炸機群會合,為轟炸機提供直接掩護。
在做出這個戰術決定的時候,楊禹方並不知道,日本預警機並沒發現轟炸機群。l;/g;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