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從技術上看,這三種飛機中,轟炸機的難度大,特別是戰略轟炸機。

當今世界上,能夠製造轟炸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因為荒廢了幾十年,俄羅斯開發的一代轟炸機原本計劃在二零一八年上天,結果現在推遲到了二零二四年。

也許,到了二零二四年,還會再次推遲。

難度大,不等於辦不到。

只要假以時日,中國肯定能造出轟炸機,而且是足以與對手匹敵的轟炸機。

當然,這是一條非常漫長、而且充滿了艱辛的道路,除了需要時間,還要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持續不斷的投入鉅額研製經費。

所幸的是,在未來十年內,中國空軍還沒有全球作戰的任務負擔,而且由二炮與戰略核潛艇構成的戰略打擊能力足夠牢靠,能夠提供基本的戰略安全保證。對付周邊國家,戰術打擊能力就足夠了。

為此,空軍堅定不移的走上了研製式轟炸機的道路。

與之相比,海軍就沒有這個戰術需求了。

從根本上講,空軍研製戰略轟炸機是為了增強國家的戰略打擊能力,其次是獲得加強大的常規打擊力量。

在海軍中,顯然沒有這個需求。

擁有加可靠的戰略核潛艇,海軍沒有理由投入巨資開發第二種戰略打擊手段。

發展作戰飛機不是海軍的重頭戲,在戰術層面上得由海航承擔,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海航遲早得改變現在的發展模式,即把重點放到艦載航空兵上,不再是部署在陸地上的海軍航空兵。

如此一來,海航加重視戰術航空兵,特別是艦載航空兵。

只是,受自身情況限制,短期內海軍也不具備全球作戰能力,而且艦載航空兵不可能立即取代岸基航空兵。

重要的是,在海軍航空兵中,還沒有一種戰鬥機能夠取代H…6。

幾年前,海航還把希望寄託在J…20上,認為透過改進,可以用J…20取代H…6,成為海航的對海打擊主力。可惜的是,在J…20定型後,海航不得不接受這種由空軍主導開發的戰鬥機上的致命缺點:狹窄的彈艙無法容納重型反艦導彈。

雖然透過外掛,J…20可以攜帶任何一種反艦導彈,但是這就沒有任何戰術意義了。

外掛導彈,必然破壞J…20的隱身能力,使其作戰能力降低到第三代戰鬥機的水準。

與其用J…20掛上反艦導彈去執行打擊任務,還不如使用價格低廉的J…11與FBC…1。

正是如此,在採購J…20的問題上,海航沒有空軍積極。畢竟在戰術分配上,空軍是制空作戰的主要力量,海航存在的大價值是完善海軍的對海打擊能力,或者說增強海軍的制海作戰能力。

結果就是,海航採購了多的J…11C,並且投資對H…6與FBC…1C進行改進。

受這些因素影響,H…6的改進工作由海航承擔。

既然是海航出錢,改進重點肯定放在了對海打擊上。

按照海航的標準,H…6、即這種轟炸機的終極改進型號增加了一對翼下掛架,還採用了旋轉式彈艙掛架。

雖然這些改進,或多或少的降低了H…6的部分效能指標,比如在彈艙擴大後,內部油箱容積減少了近三千升,滿載時的大作戰半徑減少了五百多公里,外部掛架滿載時,巡航飛行速度與大飛行速度都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改進,加上海軍研製的式反艦導彈,使H…6的對海打擊能力成倍提高。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H…6多能攜帶十二枚反艦導彈。

在六個翼下掛點安裝三聯複合掛架,加上內部彈艙的話,H…6多能夠攜帶二十四枚反艦導彈。

從載彈數量來看,H…6超過了所有同級別轟炸機,比B…52H都差不了多少。

當然,這種情況下,H…6只能攜帶質量在八百千克以內的亞音速反艦導彈,無法使用那些兩噸左右的重型反艦導彈。

為此,海軍投資研製了一代反艦導彈。

得益於中俄軍事蜜月期,海軍在研製一代反艦導彈時得到了很多技術援助,大大加了研製速度。

從本質上講,這種軍內編號C…806的反艦導彈,實際上就是俄製“俱樂部”反艦導彈的翻版,其空射型號的發射重量不到七百公斤,完全在H…6的承受範圍之內。事實上,在開發的時候,重量是重要的技術指標。

當然,C…806與“俱樂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