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就有上千名示威者包圍了東京的中國駐日大使館,在長崎等地的領事館外面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雖然日本當局緊急調動警力,前往現場維持秩序,但是仍然有不少示威者向中國使領館拋擲了石塊。
在評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西方新聞媒體異口同聲的宣稱,中國此舉,無異於向日本發動經濟戰爭。
有趣的是,中國鄰國的大部分新聞媒體發表的評論卻更加溫和。
不管怎麼說,中國已經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當天晚上,日本大藏省大臣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到,如果中國針對日本進行戰略禁運,只能導致兩國關係徹底決裂。
這就意味著,日本將為了國家利益,選擇極端手段。
問題是,日本確實沒有多少底氣。
如果戰爭在二零三五年爆發,即便是最有信心的日本政客與軍人也相信,日本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ìng。
根據後來披lù的資料,在當天晚上召開的內閣緊急會議上,大部分內閣大臣都認為,日本將在半年之內戰敗。
正是如此,當天晚上,日本內閣首相與美國總統通了熱線電話。
能讓中國改變決定的,只有美國了。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美國出面,才有可能使中日的緊張局勢得到緩解,也才有可能阻止戰爭在二零三五年爆發。
問題是,美國就算要出面,也得有一個足夠充分的理由。
以當時的情況,唯一的理由就是日本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全面核查,特別是允許對任何設施進行突擊檢查。
對日本來說,這是唯一的緩兵之計。
二十九日,美國駐華大使向黃瀚林遞jiā了外jiā照會,提出美國將出面說服日本,讓日本接受全面核查。
黃瀚林給予了肯定答覆,只是明確表示,在核查開始之前,中國不會取消禁運政策。
這下,皮球踢到了日本腳下。
日本什麼時候接受全面核查,準確的說,全面核查在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就在什麼時候結束戰略禁運。
三十日,美國駐華大使再次會晤黃瀚林,提出日本已經答應接受全面核查。
只是,在關鍵問題上,需要進行談判磋商,比如突擊檢查的範圍,以及在突擊檢查前提前多久知會日本當局。
既然日本提出談判,中國就沒有理由拒絕。
二零三四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駐美大使與日本駐美大使在華盛頓進行了第一次會晤,分別提出了全面核查的細則。
事實上,關鍵就是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
日本只承諾,開放所有官方設施,沒有開放ī人民營企業接受核查,而且要求核查組至少得提前二十四時知會日本當局,以便安排行程等必要工作。中國的要求更直接,不但要核查日本的官方設施,還要針對所有ī人企業,而且不提前知會日本當局,核查組有最高通行權。
因為分歧太大,所以會晤在當天就破裂了。
在這一天,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即中國國家元首正式知會所有盟國,要求按照同盟條約規定,共同對日進行戰略禁運。作為補償,中國將根據各個盟國遭受的損失,給予相應的貿易與財政資助。
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對日戰略禁運正式開始事實。
從當天零點開始,所有在禁運名單中的商品在報關時,都得接受全面檢查,而且所有運送船隻都得jiā納一筆保證金。
為了加強禁運力度,國務院還出**一系列的相關措施。
比如對所有從事禁運商品外貿工作的企業,都要在商務部備案,並且按照註冊資金與前一季度的營業額,jiā納一筆保證金,如果企業有違反禁運條例的行為,不但會損失所有保證金,還會遭到嚴厲的懲罰。根據後來出**的具體細則,最嚴厲的懲罰是企業法人代表將承擔法律責任,企業也將失去從業資格。後來,國務院還加大了懲戒力度,即所有從事禁運商品貿易工作的企業,必須對貿易產品做出擔保,確保禁運商品不透過第三方進入日本,不然也將遭到懲罰。
為了落實這些禁運措施,中國商務部採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
比如從二零三五年二月一日開始,所有禁運商品在出港的時候,都會接受一道單獨的安全檢查,由商務部委託的安全公司在部分商品上安裝全球追蹤定位裝置,以確定商品的最終去向。
如此一來,日本透過第三方購買禁運商品的渠道就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