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同體重一噸的水牛是體重兩百公斤的獅子的食物。只有把實力發揮出來,透過行動才能轉化為利益。

事實上,歷史上的所有世界級強國,沒有一個是和平崛起的。

在歷史上,中國也絕非只懂得、或者只依靠和平的力量成為世界大國。

所幸的是,在社會上,仍然有不少人、或者說是大部分民眾相信,中國在崛起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而且無法用和平手段克服,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必須用更加強硬的方式剷除障礙。

最有代表的就是娛樂文化。

比如在二零二五年之後,國內電視劇中,以往盛行的清宮戲、抗日劇開始銷聲匿跡,代之以描述盛唐與秦漢時期的古裝戲,特別是歷史大片。在二零二七年,一家民營製片公司還耗資二十八億元,把“唐學會”幾名歷史學家聯合出版的歷史書籍改編為劇本,拍攝了一部總共五十集,以唐朝大將高仙芝遠征西域為主題的歷史大片,在開播後獲得了高達百分之二十二的收視率。隨後,該製片公司把唐朝的歷史拍成了劇集,在接下來的五年內,一直是國內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除了電視劇,電影題材也悄然轉變。

只是,電影的主要題材不是歷史,而是現代戰爭。比如在二零二九年,中國海軍遠征印度洋的作戰行動被改編成電影。為了協助拍攝方,海軍還專派遣“黃河”號航母戰鬥群前往印度洋。有趣的是,因為借用了牧浩洋等人的人物形象,在電影上映之後,牧浩洋等人還拿到了一筆版權使用費。

這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社會文化的基本面貌。

可以說,當時中國人的情緒非常複雜。

當兩股不同的文化發生碰撞的時候,必然迸出火uā,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最終都會在國家的基本政策上得到反映。

也正是如此,易援朝的理想主義才有足夠多的支持者。

只是,如同李明陽所說,民眾可以存在幻想,但是作為軍人,特別是掌握了實權的軍人卻不能有任何幻想。

和平崛起確實是一種選擇,卻不是當前的選擇。

中國與日本的矛盾,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如果日本是一個理的國家,也許中日矛盾還可以透過和平方式得到化解,至少能夠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內。可惜的是,日本不是一個理的民族。日本已經選擇了前進方向,正如同牧浩洋的認識一樣,中日戰爭的主動權不在中國,而是在日本。只要日本願意和平相處,中國就不會挑起戰爭。只要日本蓄謀透過戰爭改變現有格局,挑戰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地位,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中國就沒有第二種選擇。

發展到這一步,誰打第一槍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誰在正確的時候打第一槍。

因為主動權在日,所以日本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

說得直接一點,日本絕對不會貿然挑戰中國,而是會等到實力強大到,足以在戰場上擊敗中國的時候,才會採取行動。結果就是,日本可以在財團的支援下,率先把國家帶入戰爭狀態,率先進行戰爭準備。中國卻受到國內因素限制,不可能提前進入戰爭狀態,也就必然會晚一步。

對中國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在相對有利的時候,打第一槍。

可以說,這是牧浩洋等軍人、以及黎平寇等政治家的共同認識。從時間上看,二零三五年就是大限,因為在日本已經進入戰時狀態的情況下,最快能在二零三六年,獲得微弱的軍事優勢。

當然,戰爭準備,絕不僅僅是製造更多的武器裝備。

一月四日,黎平寇回到北京。

在他的努力下,美國最終做出讓步,答應在“華盛頓條約”框架範圍之內,透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由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與另外四個國家組成的委員會,對日本進行全面核查。

日本進行了抗議,卻沒有任何作用。

作為“華盛頓條約”的締約國,日本必須執行核查決議,不然“華盛頓條約”將成為一紙空文,而美國絕不允許出現這種事。

只是,核查工作安排在二零三三年三月份,將持續到六月底。

最快在七月初,國際原子能機構才能提jiā核查報告。

毫無疑問,美國為日本開了後要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日本有足夠的時間銷燬一切與核武器專案有關的證據。

對此,黎平寇不抱任何希望。

對日本進行核查,只是一種政治手段,是把日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