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等到這個時候已經太晚了。
今井利村不敢指望情報本部的偵察衛星,因為在此之前,已經連續數次跟丟目標,讓他做出錯誤判斷。
他必須提前判斷出中國艦隊的航向,才能及時完成作戰部署。
這個時候,今井利村帶來的參謀發揮了重大作用。
下午兩點過,參謀提jiā了一份分析報告,對中國艦隊可能走的航線做了分析,並且給出了較為準確的結果。
在這份報告中,中國艦隊走巽他海峽的可能高達百分之八十。
至於是怎麼得出這個結果的,今井利村並不關心,他只知道,參謀依照的是美國海軍的評估標準。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就採用了科學評估法,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蘇里高海戰中,美軍就對日本艦隊的航線做了評估,而實際結果與評估結果相差無幾。
如果這個評估結果沒有錯,印度艦隊就得盯住巽他海峽。
只是,有了評估結果,不等於取得勝利。
處理現實問題時,今井利村遇到了一個難以解決的麻煩,即“維克拉馬迪亞”號與“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最快只能在傍晚到達。因為三支航母戰鬥群在海上活動數日,期間高速航行了數十個小時,燃油所剩無幾,所以要麼立即進行海上補給,要麼把巡航速度控制在十六節以內,不然沒有足夠的燃油在二十八日凌晨進行戰術機動,甚至無法保證在戰鬥機起飛時全速航行。
別忘了,三艘印度航母採用的都是躍飛甲板。
與LCA以最大標準起飛,就得讓航母全速航行,不然就得降低起飛重量。
這個問題非常突出。
F…35C的情況還稍微好一點。按照今井利村的安排,F…35C是主力制空戰鬥機,即便只攜帶三分之二的燃油,作戰半徑都超過了執行打擊任務的ig…29與LCA。如果jiā換作戰任務,讓F…35C外掛反艦導彈,作戰半徑也比執行護航任務的ig…29高一些,不存在起飛重量受限的問題。
與LCA的問題就嚴重了。
如果執行打擊任務,在航母以二十節航行時只能在攜帶兩枚反艦導彈之後裝滿三分之二的內部油箱,還無法攜帶副油箱與其他彈作戰半徑只有可憐的七百五十公里,比F…35C短得多,更加比不上中國海軍的兩種戰鬥機。在此情況下,印度艦隊必須到達蘇答臘島南面,才能攻擊從巽他海峽出來的中國艦隊,而各艘戰艦上的剩餘燃油,根本無法保證到達該海域。
這下,今井利村只能調整航空作戰安排。
可是,問題仍然突出。
讓F…35C外掛反艦導彈執行打擊任務,不但會破壞隱身能,而且護航的ig…29很難擊敗中國艦隊的防空戰鬥機。更重要的是在攜帶三具副油箱的情況下,最大作戰半徑也只有一千公里,而中國艦隊的戰鬥機能達到一千五百公里,印度艦隊必須冒險進入中國艦隊的打擊範圍。
至於另外一個解決辦法,更加不可能,因為附近沒有補給艦。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今井利村要麼孤注一擲,要麼採納阿賈帕伊的建議,而他肯定不會選擇後者。
即便是孤注一擲,今井利村的把握都不大。
以當時的情況,印度艦隊只有一個機會,即在中國艦隊進入巽他海峽,無法出動艦載戰鬥機的時候發起攻擊。只要讓中國艦隊進入印度洋,即便印度艦隊率先發起攻擊,也不見得能夠旗開得勝。
為此,就得把握好攻擊時機。
與LCA的作戰半徑都非常短,所以發起進攻的時間必須準確,不然戰鬥機將在發動攻擊前耗光燃油。
問題是,要想準確發起攻擊,就需要十分jīng確的情報。
這是今井利村面臨的最大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足夠的情報支援,聯合艦隊也不至於全軍覆沒了。
想來想去,今井利村還是隻能想阿賈帕伊求助。
按照他的要求,印度海軍應該出動遠端反潛巡邏機,監視巽他海峽,最好能夠從巽他海峽進入爪哇海,找到中國艦隊。
可惜的是,阿賈帕伊當即就拒絕了。
理由很簡單,沒有戰鬥機掩護,反潛巡邏機根本沒有生存機會,甚至沒有機會靠近中國艦隊。
今井利村不得不改變方式方法,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印度海軍出動反潛巡邏機。
問題是,今井利村的指揮權只限制於艦隊,沒有權力調動岸基航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