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就是黃峙博當上副總參謀長之後,他就提出整合各軍兵種裝備發展計劃。受當時特別是陸軍獨大的局面沒被打破、反而有所增強的環境影響;整合軍兵種裝備發展;等於讓陸軍牽頭;海軍、空軍與二炮只能跟隨。一切由陸軍做主,其他軍兵種的要求很難得到滿足。

受此影響,在最初幾年裡;整合限制在初級層面上,即各軍兵種聯合投資進行基礎專案開發,比如錢仲泰的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涉及到具體專案時,仍然是各自為陣.比如空軍主要搞J20;海航則投入巨資搞了J11C與J10C。把這些戰鬥機專案合併起來;空軍與海航都能獲益。

東海衝突爆發後;局面發生了變化。

在這場衝突中,陸軍再強大.也沒有多少用武之地。黃峙博趁此機會,提出進行應用專案層面上的整合。

雖然陸軍獨大的局面仍然沒被打破;但是隨著海軍與空軍地位提升,陸軍肯定無法主導左右裝備開發專案。

這場持續十多天的衝突不但證明整合裝備建設很有必要,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實戰中;中再軍隊存在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比如在五月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中;突擊的海航機群主要依靠艦隊與J200提供的戰術資訊;空軍的J2000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在六月二日與六月八日凌晨的戰鬥中,雖然空軍與海航分工明確;但是限制了戰鬥機在作戰行動中的靈活性,降低了作戰效率.抑制了部隊的戰鬥力。

要想實現多兵種聯合作戰;首先得在裝備建設上下功夫。

當上志願軍總司令之前,黃峙博就在南京軍區大力推進多兵種聯合作戰;而且收到了顯著成效。

受各種因素限制;黃峙博在南京軍剛高的事情沒有產生廣泛影響。

當上副總參謀長、執掌總參謀部後;黃峙博獲得了全面推廣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機會。

可以說,黃峙博對未來戰爭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只是,這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必須從頭做起、從基本做起。

繞過總裝備部與總後勤部,召集牧浩洋這些優秀年輕軍官;在總參謀部成立“裝備建設聯合辦公室,“正是黃峙博推廣多兵種聯合作戰的關鍵一步。只是在很多人看來;黃峙博的目的沒有這麼簡單。

不可否認,這個最初只有五名高階軍官的機構在成立的時候並不顯眼。

同樣不可否認,只要這個機構發展壯大,在中**隊中實行三十多年的“四總部”制度就會被打破,最終統一到總參謀部之下;形成總參謀部負責軍事、國防部負責人事的現代軍事指揮體系。

從提高軍事指揮效率來看;黃峙博的做法沒有錯。

如果裝備建設與製造、後勤排程與分配與軍事行動分開,需要另外請示;肯定對軍事行動非常不利。

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這個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雖然在傅秀波的支援下,陸風烈親自擔任志願軍“後勤總管”;掩蓋了後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問題;但是不能因此認為中**隊的後勤保障沒有問題.更不能因此而忽視後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影響。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後勤保障得力,第二次朝鮮戰爭很有可能在朝鮮海峽北岸結束。

顯然.黃峙博確實有自己的想法;即從整合裝備建設著手;建立起完全由總參謀部控制的後勤保障體系。

後勤保障本來就是軍事行動的一部分,由總參謀部統籌管理無可厚非。

在“裝備建設聯合辦公室”中,仍然是陸軍唱主角,戚凱威既負貴陸軍裝備建設;也負責協調各軍兵種,空軍由母祁鐵少將擔綱;海軍負責人是牧浩洋,二炮則是章玉廷大校;此外還有一名技術顧問。

僅看人事安排,就能知道黃峙博有多麼重視這個機構。

在此之前;戚凱威少將是總參謀部作戰處負責人,母祁鐵是空軍作戰處負責人,章玉廷則是二炮作戰處負責人。雖然牧浩洋才回總參謀部,但是參加過東海衝突;還是艦隊主要參謀軍官。

讓牧浩洋稍感驚訝的是;陸變擔任了技術顧問。

不管這是不是黃峙博的安排,都更加證明了該機構的重要性。

技術顧冉不參與各軍兵種的裝備建設規劃;只負責技術可行性研究,即在開發新式裝備的時候;提供參考意見。

顯然.陸文的重要性不亞於戚凱威。

裝備建設.持別是新式裝備的研製工作,就是利用與應用最新技術成果。新式裝備能否研製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