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了單獨會晤,然後經伊朗、沙特與巴基斯坦回國。在此期間,易援朝還對泰國、緬甸與東帝汶進行了國事訪問。
如此密集的外交行動,主要就是為了收穫戰爭果實。
在委內瑞拉,文廷貴拿到了一份總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在比勒陀利亞,他與南非總統簽署了數份意義重大的經貿合同,其中包括與南非共同開發一種面向國際市場的輕型戰鬥機。到了歐洲,文廷貴與法德意等國首腦商討了中歐長遠合作的問題,承諾積極推動中歐貿易與民間往來。在莫斯科,文廷貴則拿軍事技術換到了大批資源,雙方均承諾在未來十年之內,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五千億美元。在伊朗與巴基斯坦,更是獲得了金額極為可觀的軍火合同,巴基斯坦還主動提出增加在中巴軍事專案上的投資。在沙特,文廷貴開啟了這個由美國長期霸佔的軍火市場,不但與沙特國王進行了面對面的會晤,還用軍火換來了油田開採權。
事實上,文廷貴最大的收穫就在伊朗與沙特。
在德黑蘭,文廷貴透過幫助伊朗完善國防工業,得到了最為重要的回報,即伊朗接受人民幣為石油與天然氣的結算貨幣。說得簡單一點,中國從伊朗採購石油與天然氣,將不再支付歐元。更重要的是,支付給伊朗的人民幣,最終將透過幫助伊朗進行國家現代化建設而流回中國。
在利雅得,文廷貴也取得了相似的外交成果。
不同的是,沙特是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用來從中國採購商品,並沒有與中國簽署建設方面的合同。
半年後,傅秀波在訪問加拉加斯的時候,與委內瑞拉簽署了類似的協議。
這些直接與大宗商品掛鉤的金融協議,可以看成是中美對抗的另外一種方式。
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伊朗把歐元當成石油與天然氣貿易的結算貨幣,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均以美元進行結算。
更重要的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透過與石油掛鉤,美元才保住了霸權地位。
如果與石油脫離關係,作為美聯儲開出的白條,美元的真實面貌將無處可藏,在國際金融領域的霸權地位必然遭到動搖。
金融鬥爭也是戰爭,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軍事衝突。
當然,這場戰爭更加漫長。
八月中旬,文廷貴回到北京時,黃峙博已經向傅秀波提交了軍事科技發展報告,明確了具體問題。
牧浩洋負責海軍事務,也就負責起草與海軍有關的科研專案。
按照牧浩洋提出的科研發展規劃,通訊、資訊獲取手段、指揮網路與電磁對抗能力最為重要。
顯然,這不僅僅是海軍的問題,也是陸軍、空軍與二炮的問題。
在具體層面上,海軍最需要重點發展的就是遠洋兵力投送能力,即能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
涉及到具體問題,做主的就不是牧浩洋了。
七月底,騰耀輝調回總參謀部,負責海軍發展。
雖然還不是海軍司令,但是要不了幾個月,他將出任海軍司令,而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履行海軍司令的職責。
毫無疑問,騰耀輝把重點放在了艦隊上。
最初的時候,牧浩洋並不贊成這麼做,因為在六月底的演習中,已經證明艦隊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此外,東海衝突也證明,在惡劣電磁環境下,艦隊極易遭到空中打擊。
問題是,沒有任何一種海上力量的兵力投送能力超過了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
在海洋戰場上,攻防兼備的航母戰鬥群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制海力量。雖然其他兵種對航母構成了嚴重威脅,比如效能先進的潛艇、以及規模龐大的岸基航空兵,但是這些兵種只能破壞由航母控制的制海權,無法從根本上奪得制海權,更不可能在沒有航母支援的情況下守住制海權與利用制海權。
如果要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航母戰鬥群將是不二之選。
因為航母只是艦載航空兵的作戰平臺,所以發展航母遠遠不夠,還要同步提高艦載航空兵、護航戰艦、資訊指揮系統的作戰能力,完善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效能,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航母的戰鬥力。
鑑於航母漫長的建造週期,在海軍建設中,牧浩洋既強調了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也強調了利用現有裝備的重要性。
所謂的現役裝備,就是從烏克蘭購買,後經全面改裝的“黃帝”號。
最初,中國宣稱“黃帝”號是一艘以科研、訓練為主的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