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4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認為航母沒有存在價值,更別說其他大型戰艦了,但是黃峙博入主總參謀部後,海軍建設受到高度重視,裝備建造也回到了正常軌道上來。

在此期間,海軍啟動了好幾種大型戰艦的設計與建造專案。

其中就有編號1的大型防空戰艦。

只是,在最初階段,海軍沒有拿出防空戰艦的具體效能指標。原因很簡單,在新的戰爭環境下,特別是在電磁戰環境下,注重遠端防空的大型戰艦是否還能發揮作用,連美國海軍都搞不清楚。

如果遠端防空系統經受不住考驗,那麼就得重新考慮艦隊防空戰術。

也就在這個時候,電磁對抗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隨後東海戰爭爆發,防空戰艦的價值得到證明。

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遠端防空系統仍然是艦隊最主要的防空保護傘。

二零一九年八月,1專案正式上馬。

因為前期已經進行了非常充分的研究,海軍在二零一七年就下達了設計任務,委託廣東造船廠與青島造船廠進行設計,所以在當年年底,廣東造船廠就拿出了設計方案,並且得到海軍認可。

建造工作隨即展開。

能在兩年之內完成建造工作,算不上奇蹟,因為在此之前,廣東造船廠已經在二零一七年的競標中勝出。雖然海軍在二零一九年十一月才下達訂單,但是在此之前,廣東造船廠已經完成了建造準備工作。

此外,在建造“北京”號的時候,主要採用了模組化建造方式。

為了平衡南北兩大造船廠,“北京”號的姊妹艦“上海”號安排在青島造船廠進行,而且兩家造船廠分別承擔不同模組的製造工作,承建的造船廠,實際上只負責把各種任務模組組裝起來。

因為海軍需要證明大型巡洋艦的價值,所以“北京”號的建造任務排在首位。

按照海軍的安排,“北京”號完成海軍測試之後,才會下達第二批兩艘的訂單,也就得讓“北京”號儘快服役。

如此一來,相當於兩家造船廠同時建造一艘巡洋艦。

從工時上講,“北京”號相當於在一家造船廠承建的情況下,花了三年半的船臺時間才完成基礎建造。

這樣看來,建造週期就不算短了。

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巡洋艦,“北京”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