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誇張的成分,可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以軍確實沒有打到大馬士革的資本。
到二十二日凌晨,三個王牌旅已經用閃電般的進攻,打垮了六個敘利亞裝甲師,另外兩個敘利亞師則已撤退了數十公里。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至少有三十萬敘利亞大軍湧向大馬士革。
一時之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以色列國防軍將一鼓作氣的打到大馬士革,甚至有人認為以色列國防軍將攻佔大馬士革。
在凌晨兩點左右,阿薩德就秘密離開了總統府,在總統衛隊的護送下前往霍姆斯。
所幸的是,猜測沒有變成事實。
到二十二日凌晨四點左右,第一步兵旅在挺進到基斯沃南面的時候停了下來,隨後第七裝甲旅與第一八八裝甲旅也在距離大馬士革一百公里之外停止前進。天亮前,第一步兵旅的炮兵營對大馬士革進行了一輪密集炮擊。天亮後不久,守衛基斯沃的敘軍驚奇的現,如同潮水般湧來的以軍已經如同潮水般的退走了。
這不是潰退,而是主動撤退。
當天下午,三個王牌旅全部退回戈蘭高地。
因為敘軍沒有追擊,所以在撤退的時候,巴拉姆沒再禁止抓戰俘與繳獲戰利品。撤回戈蘭高地的時候,三個旅抓獲了兩千多名戰俘,繳獲了數千噸彈藥燃料,還順帶炸燬了沿途的所有橋樑隧道。
所幸的是,敘利亞南部地區沒有多少橋樑隧道。
利用這個機會,以軍還狠狠教訓了黎巴嫩真主黨。在抓獲的兩千多名戰俘中,一大半是真主黨的武裝份子。
這場持續不到二十個小時的戰鬥,打得非常精彩,充分揮出了裝甲部隊的戰鬥力。
後來,這場經典戰例幾乎被所有國家收入陸軍戰術教材,而巴拉姆也獲得了“閃電巴拉姆”的綽號。
事實上,這場進攻戰的影響已經出了戰術範疇。
在這場戰鬥中,以色列國防軍不但打垮了敘利亞軍隊動進攻的物資基礎,還打得敘利亞國防軍魂飛魄散。
別的不說,在巴拉姆率領軍隊撤下去的時候,沒有幾個敘利亞將領相信這是真的。
當時,敘利亞陸軍司令部甚至沒有下達追擊命令
直到兩天後,敘利亞陸軍的先頭部隊才再次到達戈蘭高地附近,而留給他們的只是滿目瘡痍。
在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囤積的作戰物資全部損毀,部隊建制被打亂的情況下,敘利亞陸軍別說用三天重新組織進攻,就算到了一週之後,也沒能恢復元氣,更沒有恢復攻打戈蘭高地的勇氣。
從戰略上講,這等於幫助以色列消除了來自北面的威脅。
受此影響,在二十二日凌晨,以色列總參謀部就決定向西奈半島增兵,而不是按照原計劃向戈蘭高地增兵。接下來的三天內,以色列還向西奈半島增派了三十個旅,而部署在戈蘭高地上的仍然是八個旅,放在後方的預備隊則由原先的二十個旅減少到十個,抽調出了大量主力部隊。
對埃及陸軍來說,這絕對不是好訊息。
戚凱威到達開羅後,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面對洶湧而來的以色列大軍,以及如何讓埃及陸軍在西奈半島上展開。
可以說,當時的情況對埃及十分不利。
在戚凱威到達的時候,西奈半島方向上的以色列陸軍兵力已經達到六十個旅,另外還有二十個旅能在兩天內進入。暫且不說以色列軍隊的部署方式,如此多的兵力集中在西奈半島上已經導致兵力嚴重飽和。
很明顯,以色列當局也已認識到,埃及陸軍肯定會動反擊。
說得直接一點,以色列就等著埃及軍隊打過蘇伊士運河,然後趁埃及陸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動反擊,將埃及軍隊的主力消滅在灘頭陣地上,而不是在後方打一場大規模裝甲戰,更不會主動讓出運河東岸。
由此造成的直接影響是:不管埃及軍隊在哪裡渡過蘇伊士運河,都會遭到迎頭痛擊。
如果不能讓部隊在強渡之後展開,那麼強渡蘇伊士運河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會平添傷亡。
不強渡蘇伊士運河,後果更加糟糕。
要知道,再過幾天,等到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到達地中海,肯定會出面調停,而埃及與敘利亞將不得不接受一個極為不利的停戰條約。更重要的是,敘利亞很有可能乞和,因為沒有丟掉什麼。埃及在這種情況下接受停戰,意味著將再次丟掉西奈半島。即便透過停戰談判把西奈半島要了回來,納傑夫的威信也會遭到重創。可以想像,慘痛的軍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