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時間二十二點左右,敘利亞副總統阿薩德進行電視講話。
在號召全體敘利亞人武裝起來之前,阿薩德丟擲了一顆重磅炸彈:敘利亞情報機構已經逮捕了策劃爆炸案的兩名**衛隊軍官,證明他們為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服務,以色列必須為此負責。
幾乎同時,所有阿拉伯國家都收到了敘利亞的外交照會。
必須承認,敘利亞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
為了說服其他阿拉伯國家,敘利亞拿出了足夠充分的證據。在被逮捕的兩名**衛隊軍官中,一名參加過二零三二年,南黎巴嫩的軍事行動,曾經被以色列國防軍俘虜,直到二零三四年才返回敘利亞。另外一名擔任過敘利亞駐突尼西亞武官,在此期間多次與摩薩德的諜報人員接觸,其三個海外賬戶中有五百五十萬美元的不明資產,而且全部透過加勒比海的私人銀行匯入。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敘利亞情報機構在逮捕兩人的時候,查獲了一批爆炸裝置,以及用來製造炸藥的化學原料,經化驗證明與汽車炸彈的炸藥完全吻合,而這些化學原料由一艘經土耳其停靠的貨輪運入敘利亞,在此之前則在以色列的海法停靠了三天,貨輪上的一名船員在爆炸生前來到大馬士革,在一家小旅館居住了三天,期間與被捕的兩名軍官、以及在爆炸中喪生的一名軍官有過直接接觸。根據敘利亞提供的資料,這名船員在十九日經黎巴嫩進入以色列。
面對如此確鑿的證據,其他阿拉伯國家也無法提出反對意見。
一個小時後,納傑夫透過電視講話,向以色列出了最後通牒,即在十二小時內交出爆炸案嫌疑人。
在納傑夫表電視講話的時候,埃及軍隊已經開始了戰前動員。
敘利亞軍隊的戰鬥動員還要稍微早一點,只是效率比不上埃及軍隊。
更重要的是,納傑夫在這個時候出最後通牒,意味著以色列如果沒有在十二小時內交出爆炸案嫌疑人,埃及與敘利亞將以以色列情報機構密謀刺殺兩國總統為由,向以色列正式宣戰。
從法理上講,這絕對是充分的開戰理由。
別說刺殺國家最高領導人,就算是在他國策劃爆炸案,也足以構成開戰條件。
問題是,以色列能夠交出爆炸案嫌疑人嗎?
暫且不說爆炸案是否是摩薩德策劃的,就算是,以色列也不可能交出嫌疑人,因為這等於主動承認策劃了刺殺行動。要知道,就算埃及與敘利亞不因此向以色列宣戰,也會提出對以色列進行全面制裁。當然,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在以色列承認了之後,埃及與敘利亞照樣向以色列宣戰。
受此影響,以色列保持了沉默。
當時,李明陽向黎平寇提交了一份絕密情報分析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李明陽明確提到,刺殺行動很有可能與摩薩德沒有關係,而是埃及與敘利亞情報機構策劃的,敘利亞拿出來的證據都是偽造的,只是沒有辦法證明,或者說沒有辦法推翻。
可以想像,戰爭即將爆。
李明陽還提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如果敘利亞拿出的證據無法被推翻,其他阿拉伯國家至少不會反對向以色列開戰,部分阿拉伯國家還很有可能參與這場戰爭,或者為埃及與敘利亞提供援助。
果真如此的話,這就絕對不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了。
說得簡單一些,阿拉伯國家根本不需要派兵參戰,只需要像第三次中東戰爭那樣,用石油做武器,就能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西方國家靠邊站,阻止外來勢力介入,讓埃及與敘利亞打贏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
也許,這對中國沒有多大影響。
即便阿拉伯國家制裁中國,禁止向中國出口石油,中國受到的影響也不明顯,因為可以透過擴大其他進口渠道獲得足夠的石油,比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與汶萊的石油日產量就能在一週之內提高一百五十萬桶,東海與南海的油田也能在一週之內把日產量提高大約一百五十萬桶,加上在對日戰爭期間的戰略石油儲備量,至少在今後一年之內,中國不會出現能源危機。
一年之後,隨著第二批聚變核電站投產,影響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真正受到影響的美國與歐盟。
相對而言,美國的問題還不是很大,因為美國本身就是全球第三大產油國,僅墨西哥灣與得克薩斯封存的油田的日產量就能達到兩百五十萬桶,此外還可以從巴西、奈及利亞等國擴大原油進口量。
更重要的是,中國與美國已經建立起地區經濟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