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投反對票的,主要是民間企業代表。
在大會上,盛世平就明確提出,吞併日本只會背上沉重的包袱,對中國的未來展沒有任何實質性好處。讓日本處於相對獨立的地位,哪怕是中國的主要盟國,也要比直接吞併好得多。
盛世平的觀點,主要反映出了經濟上的考量。
要知道,中國的民間資本在這場戰爭中押了重注,而且嚐到了甜頭。吞併日本,只會使民間資本在日本的投資遭受損失,因為作為海外投資,不受中國政府監管,也不受國內經濟影響,而作為國內投資,必然受到各種政策影響,而這些政策又偏向於保護國營企業,對民間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大。
所幸的是,黎平寇早就有所準備。
在全國代表大會上,黎平寇明確提出,日本將作為特別行政區存在,其地位與香港、澳門、臺灣相似,即擁有除‘;外交與國防之外的全部自治權,中國公民前往日本、以及日本民眾前往中國,均需要特別簽證。在未來五十年之內,日本的政治體制不會出現重大變化,最終將由日本人、以及全體中國人進行表決,決定是否收回日本的自治權,或者是賦予日本更大的自治權。
說得直接一些,中國並沒吞併日本,只是暫時託管日本。
五十年後,再由日本人進行表決,決定是否併入中國。
當然,在託管期間,日本將上交外交與國防權,不再具備獨立主權,只能以特別行政區的身份,參與非政治性國際活動。
表決透過之後,黃瀚林飛赴京都,與日本總理商討具體事宜。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九月十八日,日本將正式併入中國,成為中國的第四個特別行政區。在此之前,日本新政府將為每一位公民放護照,由公民自行決定是否留下,還是移居他國。
必須承認,中國在這次事件中,最大限度的尊重了每一位日本人的自由。
問題是,有多少國家願意接受日本移民呢?
到九月十八日之前,只有澳大利亞與加拿大分別接受了一百一十萬與九十萬日本人,其他國家均拒絕收容日本人。
最讓日本人失望的,肯定是美國。
在七月三十日,美國國會就透過了一項特別法案,即禁止除投資與技術之外的任何日本人的移民申請。
因為這件事情,美國的日本僑民舉行了**示威。
整個八月份,僑居美國的六百多萬日本僑民成為美國社會動盪的主要問題,一些極端份子甚至衝擊了美國的聯邦政府機構。當時,一些日本僑民組織還宣稱,美國見死不救的行為是日本滅亡的罪魁禍。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美國把全國管制法延長到了九月底。
僅僅在八月份,美國警方、聯邦執法機構與國民警衛隊(在管制狀態下,國民警衛隊有執法權)就逮捕了八十多萬日本僑民,並且將其中一萬三千多名極端份子驅逐出境,近二十萬日本僑民被送上了刑事法庭。
從規模上講,這次驅逐行動過了二十世紀初的布林什維克運動,以及在冷戰開始後針對紅色份子的驅逐行動。
所幸的是,這種帶有民族偏見的政策沒有擴散。
早在七月底,中國外交部就照會美國聯邦政府,要求美國當局切實保護華僑與華裔的在美利益,制止一切針對華僑與華裔的極端行為,而中國政府也將以切實行動,保護所有在華美國公民與移民的利益。
為了這件事,黎平寇還給美國總統打了三次電話。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黎平寇曾經明確向美國總統提到,如果美籍華人的利益受到了危害,中國將被迫採取必要行動加以制止,而中國與美國共同建立與維護的世界秩序,必然受到影響。在另外一次通話中,黎平寇還提到,如果美國當局採取了切實行動,中國將會在人道主義問題上給予相應援助,比如向美國出售部分抗癌藥物的生產許可證,在與兩國利益相關的國際問題上,中國也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比如共同推進全球環境決策委員會的建立與擴充套件工作。
在威逼與利誘之下,美國自然不敢拿華人做文章。
當然,美國聯邦政府的排日行動,以及民間的排日極端行為,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了美國華人。根據美國聯邦機構做的調查,在隨後十年之內,近三分之一的美籍華人移民到了歐洲,還有近三分之一的美籍華人申請了香港、澳門、臺灣與扶桑國籍,剩下的三分之一華人則多半擁有雙重國籍。
在全世界都在關注日本的時候,中東局勢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