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風險多大,回報就有多大。
八月二十六日,這艘名為“淡水鰩”號的潛艇就進入了珊瑚海,而且在當天就擊沉了三艘小型貨輪,在二十七日攻擊了一支美軍船隊,擊沉了其中兩艘。為了規避美軍的反潛艦艇與反潛巡邏機,“淡水鰩”號沒有向北航行,而是一反常態的向南航行,在二十八日上午來到切斯特菲爾德群島西面。這裡已經是珊瑚海南部了,再往南就是塔斯曼海。“淡水鰩”號剩下的電能,也只夠其返回阿納塔漢島。
也就是在“淡水鰩”號準備返航的時候,遭遇了北上的美軍艦隊。
因為電池所剩電能不多,根本不足以進行快戰術規避,所以“淡水鰩”號沒有立即出電報,而是等到美軍艦隊走遠了,才在當天下午出電報。隨後,這艘潛艇就踏上了返航的旅途。
事實上,當時美軍也截獲了潛艇出的電報。
只是,尼克松少將沒有做任何特殊安排。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也許是中國潛艇從來沒有出現在這片海域,而且美軍截獲的電磁波訊號非常微弱,所以尼克松少將覺得不是太大的問題,也就沒有派遣反潛巡邏機去搜尋那艘潛艇。
事實上,“淡水鰩”號的電報不是給阿納塔漢島的,而是送給中國駐新喀里多尼亞領事館,再由外交部轉給海軍司令部。要知道,新喀里多尼亞是法國的海外屬地,而法國仍然是中立國。
也正是如此,“淡水鰩”號使用的是短程通訊電臺,而不是長途通訊電臺。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美國已經知道,法國在暗中放水,即允許中國駐新喀里多尼亞領事館從事破壞其中立地位的事情,比如幫助潛艇轉電報等等,而且美國國務院已經向法國當局出了外交抗議。可有趣的是,這些事情並沒通報給五角大樓,即美**方並不知道具體情況。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國務院沒有通報五角大樓,主要是擔心美**方以此為藉口出兵新喀里多尼亞,從而讓法國倒向中國。要知道,美**方制訂的第一份戰爭計劃中,就提到了新喀里多尼亞,而且在二零五二年,喬丹上將還多次提出控制新喀里多尼亞,完善西南太平洋上的防禦部署。只是當時喬丹上將盯著沖繩島,沒有太多的考慮戰略防禦問題,這件事才不了了之。
當然,責任也不全在美國國務院。
要知道,在佔領了阿納塔漢島之後,中國海軍就開始向珊瑚海派遣全電動潛艇,而且取得了不少的戰果,僅被擊沉的美軍運輸船就過了三十艘,已經引起了美**方重視,而且美國海軍透過對中國潛艇出的電報,判斷出這些電文是給附近的某座電臺的,而最有可能的就是新喀里多尼亞領事館。問題是,美國海軍並沒對此產生重視,甚至認為這不過是中國潛艇的電臺不大可靠。
可見,美國海軍有多麼大意。
接下來生的一件事情,更能證明尼克松少將太疏忽大意了。
當天上午,也就是被“淡水鰩”號現後不到兩個小時,美軍第三艦隊遇到了一艘懸掛法國國旗的貨輪,而且這艘貨輪正駛往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船上運載著在帝力港裝載的貨物。
按照美國海軍的交戰規則,如果遇到敵對國、或者是親敵對國國家的船隻,除了直接擊沉之外,就是俘獲,並且安排人員押送船隻去美軍控制的港口,在不影響艦隊作戰之後才能放行。
在此之前,美國海軍已經扣押了十多艘法國籍貨輪,只是最後都放行了。
因為這些事情,法國已經多次向美國提出抗議,即美軍沒有任何理由在公海上扣押法國的非武裝商船。
按理說,尼克松應該扣留這艘法國貨輪,然後將其押往布里斯班,等到第三艦隊完成作戰任務後再放行。可是尼克松沒有這麼做,只是派遣陸戰隊登上貨輪,檢查了貨物,確定運載的是棕櫚油後就放行了,因為在美國當局的戰時禁運清單中,棕櫚油屬於民用物資,不在禁運範圍之內。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決定。
這艘名為“阿瓦隆”號的貨輪,實際擁有者是中國航運公司,其主要任務就是在帝力到努美阿的航線上執行偵察任務,當時船上有四名東帝汶的海員,只是這四名海員的真實身份都是軍事情報局特工。
結果就是,“阿瓦隆”號在下午一點就出了電報。
有趣的是,美軍第三艦隊也截獲了“阿瓦隆”號出的電報,而且經過對比,基本上可以肯定用的是中國情報機構的密碼。雖然無法破譯,但是至少可以肯定,“阿瓦隆”號是一艘商業間諜船。可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