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美軍向印度洋派遣了六支航母戰鬥群,而且全部來自大西洋艦隊,那麼美國海軍就有足夠的把握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而且不會因此動搖在太平洋上的主導地位。只要美軍奪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權,切斷了中國通往中東地區的航線,以色列就會動手。
沒過多久,牧浩洋的猜測就變成了現實。
北京時間二十二日夜間十點,即以色列時間下午五點半左右,以色列總理正式向埃及與敘利亞宣戰。
半個小時之後,以色列國防軍越過了埃以邊境線,攻入西奈半島。
在歷史上,有人將這場戰爭稱為“第六次中東戰爭”,只是,作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一般稱之為“中東戰爭”。
訊息送來的時候,牧浩洋正在向黃瀚林彙報海軍情況。
“已經確認了,以軍跨過邊境線,埃及國防軍正在撤退,很有可能一口氣退到蘇伊士運河西岸。”
“埃及國防軍如此不堪一擊?”
牧浩洋笑了笑,算是做了回答。
黃瀚林顯得有點驚訝,因為在他看來,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揚眉吐氣的埃及國防軍,不應該如此脆弱。要知道,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如果不是美國揚言參戰,中國也不想在中東地區與美國交戰,埃及國防軍很有可能攻佔大半個以色列,幫助巴勒斯坦復國,甚至有可能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
這才過了十五年,情形就完全掉轉了過來。
至於其中的原因,牧浩洋知道,卻不好說出來。
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納傑夫一躍成為阿拉伯民族的最高精神領袖,在阿盟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埃及國防軍的表現也足以讓人刮目相看,埃及因此成為了阿拉伯世界裡最強大的國家。
這些光輝,遮蓋住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埃及仍然是一個較為落後的國家。
雖然在阿拉伯世界、在中東地區,埃及是經濟、軍事、外交等實力都位居前列,但是在本質上,埃及仍然是一個高度依賴外界,特別是對華貿易的展中國家,甚至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
與基礎實力相比,埃及的國防力量明顯過頭了。
這就好比一個人有兩隻足夠大的拳頭,卻沒有強壯的身體。
在一場十多天的戰爭中,埃及軍隊還能正常揮,可是在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中,問題就暴露無遺了。
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埃及的國防實力並沒有實質性增長,基本上在吃老本。
別的不說,在二零三七年之後,埃及只從中國採購了第二批二十四架J…30I,沒有按照原訂計劃用J…30I替換三分之一的現役戰鬥機,連J…22M的改進工作也一拖再拖,陸軍換裝計劃更是連續三次推遲,到二零五零年的時候才啟動24式主戰坦克的改裝計劃,並且計劃在二零五五年引進地面戰平臺。
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埃及的經濟實力,二是中埃關係。
經濟實力上,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納傑夫不再把以色列看成巨大威脅,開始按照他的設想提高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比如與敘利亞聯合,拉攏約旦等國共同幫助巴勒斯坦復國,此外還為其他較為貧窮的阿拉伯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結果就是,埃及把大量的資源花在了對外援助上,而沒有集中力量鞏固自身實力,更沒有在國防建設上投入大筆資金,導致國防力量增長緩慢。
當然,後者起到的影響更加重要。
從本質上講,中國並不希望出現一個泛阿拉伯聯盟,更不希望阿拉伯世界統一在一個政府之下。說得簡單一些,中國的中東政策與美國的中東政策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都是利用中東國家間的矛盾來控制中東地區,只是著手點與美國不同,即美國支援以色列、中國支援阿拉伯國家。
在這個大背景下,納傑夫的政策自然與中國的利益背道而馳了。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不再為埃及提供無償軍事援助,也降低了軍事援助級別,即便沒有禁止向埃及輸出先進武器裝備,也採取了基本貿易原則,即埃及必須以市場價格從中國購買軍火。
顯然,以埃及的實力,根本買不起先進武器裝備。
要知道,J…30I的市場價格為每架二十七億元,算上人員培訓費用的話,過了三十億元人民幣。二零五零年,埃及的國防預算為五千七百億埃及磅,約和四千四百億元,僅能採購一百多架J…30I。
從某種意義上講,埃及國防力量增長緩慢,受中國的影響最大。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