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準盟國,連敘利亞也投入了中國的懷抱,俄羅斯不但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反而得到了唯一的立足點。結果就是,中東成了中美對抗的舞臺,俄羅斯根本沒有言權。
要知道,在此之前,俄羅斯還能透過敘利亞影響中東局勢。
面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戰略擴張勢頭,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透過與美國改善關係,應對來自中國的壓力。
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後,中俄合作走到了盡頭。
這場戰爭讓俄羅斯當局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的戰略擴張勢頭有增無減,而俄羅斯先應該考慮的不是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而是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會把槍口指向誰,或者說誰會成為中國的下一個打擊物件。
俄羅斯得出的結論很簡單:俄羅斯就是中國的下一個對手。
國家間,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中俄共同利益已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中國肯定不會把俄羅斯當成盟友看待,反而會把俄羅斯看成是興起道路上的障礙。
要知道,在印度之後,只有俄羅斯能夠對中國本土形成間接要挾了。
作為透過擴張建立起來的全球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在面對挑戰的時候,肯定不會選擇妥協。
剩下的,就只有對抗。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俄羅斯把中國當成了潛在要挾。
同樣的,美俄關係也在這個時候全面升溫。
從二零四五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的對外政策中,重點扶持俄羅斯就成了重頭戲,而且力度絲毫不比當初扶持印度差。
比如,在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試飛後不久,美國就同意轉讓F…44的部分技術,協助俄羅斯開更先進的空中戰術平臺,以至暗示過俄羅斯,願意整機出售F…44,協助俄羅斯建立生產線。只是F…44在之前幾場戰爭中的表現並不怎麼樣,戰術定位也與俄羅斯空軍的需求有所差別,所以俄羅斯依然決定利用美國提供的技術,單獨研製一種能夠符合空軍作戰需求的第五代戰鬥機。
又比如,美國在二零四六年就以援建的方式,協助俄羅斯修建第一座可控聚變核電站。
雖然從經濟上講,俄羅斯對可控聚變技術的需求並不急迫,因為俄羅斯有足夠多的石油儲備,而且石油的價格非常便宜,但是在技術層面上,美國的協助,使俄羅斯的工業實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能夠說,在二零四五年之後,基本上是俄羅斯要什麼,美國就給什麼。
別的不說,到二零五零年的時候,美國在俄援建專案就過了三千個,大部分是基礎工業裝置,而美國企業在俄間接投資更是高達數千億美元,覆蓋了從交通到製造、從科研到服務的所有行業。當時,為了增強美俄兩國的經濟往來,美國還協助俄羅斯擴大了北方與太平洋方向上的幾座港口,並且協助俄羅斯在波羅的海、黑海、北冰洋與太平洋各修建了一座大型造船廠。
到二零四八年,美國以至答應協助俄羅斯建造六艘級航母。
能夠說,美國對俄策略的目的非常明確:把俄羅斯制形成一箇中國不能忽視、也不可能忽視的戰略力量,使中國必須在大陸方向投入足夠多的戰略資源,從而削弱在海洋方向上的投入。
說得間接一點,一個足夠強大的俄羅斯,本身就有著巨大的戰略意義。
在戰略上,美國不用考慮來自陸地上的要挾,因而能夠把全部資源用在海洋上,而中國卻辦不到。
只需俄羅斯能夠牽制中國,美國就有足夠的把握在海洋戰場上擊敗中國。
在很多美國人看來,中國海軍不斷沒能成為全球第一,與大陸上存在的巨大要挾有著間接關係。
問題是,美國的院牆也不是絕對牢固。
第一百三十章大陸政策
第一百三十章大陸政策T!~!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穩打穩紮
第一百三十一章穩打穩紮
美國在給中國製造麻煩,中國也在挖美國的牆角。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向阿根廷出售先進武器裝備,不是為了打擊英國,而是為了在美國後院裡製造不穩定因素。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針對美國。以當時的情況,中國領導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不敢拿阿根廷怎麼樣。原因很簡單,並非所有拉美國家都跟美國穿一條褲子。
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比中國在南亞與東南亞的影響力更大,而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