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服盛世平並不難,作為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非常清楚這項科研的前景。
問題是,盛世平需要牧浩洋證明他的投資有意義,而不是像搞可控聚變一樣,被軍方挪做他用。
六月底,國際物理學會學術期刊刊登了一篇由一百多名中國物理學家署名的論文。
這篇論文,從根本上論證了原子在受jī狀態下,能夠產生電磁場疊加效應,從而在物質內部形成強電磁場的基本理論,並且由此理論推匯出,在原子能在受jī狀態下自然釋放出原子能。
七月初,盛世平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條件,答應提供科研資金。
此時,這篇劃時代的論文,已經在國際物理學界引了空前的爭議,重點不是理論本身能否成立,而是如何實現。
當然,有一點非常明確,即中國科學家肯定掌握了實驗結果。
說得間接一些,中國肯定製造出了具有受jī能力的材料,而且已經透過實驗證明了論文中提到的理論。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牧浩洋只是希望藉此說服盛世平。
他並沒想到,這篇論文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根據戰後披l的訊息,在此之前,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即主要集中在理論領域。必須承認,美國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實力遠遠過了中國,戴維森教授也才能在中國物理學家的基礎上再上一層樓。可是在應用研究領域,因為美國當局在最初的時候不大重視,所以比中國差得多。現實上,當時很多美國的物理學家依然認為,戴維森提出的理論並不成立,即“重力輻sh”只是一種謬論,存在嚴峻的欠缺,根本不可能推翻廣義相對論。
問題是,在中國科學家表了論文之後,情況出現了嚴峻轉變。
現實上,這篇論文不是推翻廣義相對論,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註釋了廣義相對論,或者說是完善了廣義相對論。這就好比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沒有推翻牛頓力學,只是在宏觀與微觀尺度上對世界做出了愈加精確的註釋,而在大部分應用場合中,牛頓力學仍然具有足夠高的精確度。
當然,這篇理論最大的影響,還是在其應用前景上。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重力輻sh”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找到了遮蔽手段,那麼人類文明將從此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如此重要的科學覺,美國肯定不會失之交臂。
問題是,在該領域,美國與中國的差距確實非常明顯。
要知道,到二零五二年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依然沒有掌握製造遮蔽材料的方式,以至對基本原理都不夠了解,而陸雯領導的科研機構已經在四年前取得突破,而且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了遮蔽材料。
這好比還在研究鈾礦的科學家與已經開始提煉濃縮鈾的科學家之間的差距。
由此引的結果就是,美國當局在衡量中美兩國的技術實力的時候,不得不做出全新的判斷。
根據戰後披l的資料,二零五二年七月份,美國聯邦政fǔ委託外交事務諮詢委員會召集上千名知名科學家、特別是物理學家對中國科學家表的論文進行評估,然後向白宮、國務院與國會國防委員會等幾個機構提交了評估演講。
雖然這份演講在戰爭期間遺失,但是根據參與了評估工作的科學家回憶,當時得出的結論非常悲觀,一些科學家以至認為,中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決定xng的突破,已經掌握了重力遮蔽技術,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之內達到實用化程度,而美國僅在理論研究方面就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也就是說,就算美國舉全國之力,也不見得能夠趕中國。
至於由此帶來的影響,美國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愈加悲觀。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中國能在五年之內掌握重力遮蔽技術,達到實用化程度,肯定會先應用在軍事領域,而中國也將據此獲得絕對的軍事優勢,以至有能力在一年之內完全擊敗美國。
用一些美國科學家的話來說,中美在該領域的差距,就像原始人與現代人的差距。
毫無疑問,美國很難追上中國。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美國要麼心甘情願的承認失敗,接受由中國領導的新世界,降級為二流國家;要麼在中國全面掌握重力遮蔽技術之前動戰爭,利用微弱的優勢一勞永逸的處理問題。
對政治家來說,第二種選擇也不太樂觀。
原因很簡單,戰爭只會刺jī中國,迫使中國在科研領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