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群島、以及斯里蘭卡與印度半島南端的軍事基地,特別是空軍基地,才能開啟孟加拉灣的大門,與中國艦隊決戰。
問題是,如果美軍艦隊轟炸中國的軍事基地,也將進入岸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
就算弗倫奇信心十足,他也得考慮由此產生的後果,即在孟加拉灣遭到中國海軍與空軍的聯合打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龔繼飛有點耐心,弗倫奇的企圖就將落空。
要知道,特遣艦隊在孟加拉灣活動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不但能夠得到岸基航空兵的全力掩護,還能依靠維沙卡帕特南與吉達港,而美國艦隊在東印度樣上活動,離珀斯港有將近四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美國艦隊承擔的是攻擊任務。
如此一來,在作戰的時候,美國艦隊將定期進行彈藥與燃油補給,而特遣艦隊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
只要拖上一段時間,弗倫奇就會知難而退。
對局勢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後,牧浩洋在一月九日與十日,又給龔繼飛下了命令,要求特遣艦隊不要主動與美軍艦隊交戰,如果美軍艦隊進入孟加拉灣,則在空軍的支援下起攻擊。
關鍵就是,弗倫奇有沒有膽量率領艦隊進入孟加拉灣。
在牧浩洋做部署的時候,周渝生也對潛艇部隊的作戰行動做了調整,加強了在孟加拉灣南面的巡邏力度。
再過幾天,至少有三十艘中國潛艇將到達孟加拉灣。
在此之前,這些潛艇都返回了基地、或者與潛艇支援艦會合,補充了電能與食物,能在海上活動一個月以上。
可以說,牧浩洋的戰術意圖很明確。
如果實在不能避免艦隊決戰,就要創造最好的決戰條件。
根據戰後披露的訊息,牧浩洋當時甚至做出了與美軍決一死戰的決定,即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用特遣艦隊去交換美軍艦隊。顯然,這是一件很划算的買賣,因為這能改變雙方的兵力對比。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弗倫奇率領美軍艦隊進入孟加拉灣,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
到了一月十日,弗倫奇已經認識到,他所期望的決戰機會已經不存在了,中國艦隊不會貿然離開孟加拉灣。更重要的是,美軍艦隊暫時還沒有能力進入孟加拉灣,也就沒有機會在不遭受慘重損失的情況下取得決定性勝利。
更重要的是,真正承受不起重大損失的正是美國海軍。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美國海軍最多獲得三艘“美國”級航母,而中國海軍則有望獲得四艘“泰山”級航母。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海軍再次遭受慘重損失,哪怕在海戰中擊敗了中國艦隊,戰局也會生逆轉。
做為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弗倫奇不得不考慮由此產生的結果。
一月十日夜間,美國艦隊試探性的轟炸了浩洋港。因為艦隊離浩洋港還有大約二千四百公里,所以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在返航的時候都進行了空中加油,攻擊力度並不強,沒能收穫多少戰果。
更重要的是,這次試探性攻擊沒有把中國艦隊引出來。
接下來兩天,美國艦隊繼續轟炸浩洋港。
雖然弗倫奇加強了打擊力度,但是戰績依然不太明顯,不但沒能把中國艦隊引出來,還損失了幾十架艦載戰鬥機。
繼續打下去,也不會有多好的結果。
擺在弗倫奇面前的問題是:繼續留在東印度洋上,還是趁著艦隊的航空打擊能力沒有明顯下降的機會撤回珀斯?
撤的話,將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即中國艦隊很有可能趁機離開印度洋。
就在弗倫奇舉棋不定的時候,地面戰場上生了一件大事:俄軍在一月十一日凌晨包圍了德黑蘭。
雖然從戰略上講,俄軍並沒取得決定性勝利,能夠包圍德黑蘭,主要是伊朗軍隊與中**隊主動退卻,而不是俄軍的作戰能力的真實表現,但是在政治上,這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天,俄羅斯總統親自宣佈,俄軍已經在伊朗戰場上獲得了決定性勝利。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爆炸性新聞,即便現實意義並不大。
要知道,在伊朗戰場上,不但中國陸軍的第一三八集團軍沒有遭受重大損失,伊朗軍隊都有足夠強的戰鬥力。到一月十一日上午,第一三八集團軍的減員率只有百分之五,而伊朗陸軍也只損失了不到三萬人。有趣的是,為了攻打德黑蘭,俄軍已經在伊朗戰場上付出了近三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更要命的是,俄軍在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