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檔案的保密期為九十九年,所以真實情況要到二十二世紀下半頁才會公佈。
不可否認的是,戰爭期間,確實有大量俄軍戰俘與俄羅斯產業工人在中國勞動。
根據一些已經公開的檔案,在戰爭期間,中國在新疆與內蒙古西部地區興建了五座大型兵工廠與四座農業工廠,在大型兵工廠裡勞動的幾乎都是俄羅斯的產業工人,而在農業工廠裡勞動的則主要是俄軍戰俘。根據一些負責管理這些工廠的官員回憶,為了迫使俄羅斯工人與戰俘處置勞動,負責維持秩序的軍事警察部隊訂下了極為嚴厲的工作守則,比如在完成了勞動份額之後才能獲得最基本的生活物資,所有人都以十人為一組、十組為一隊,一組中只需有一人逃跑,其餘九人都將遭到牽連,而只需有一組逃跑,其餘九組都將遭到牽連,最嚴厲的懲罰是處死。
能夠說,這是很不人道的行為。
只是,在戰爭期間,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
根據中國在戰後公佈的資料,在大戰期間,美國也強迫戰俘進行生產活動,而且採取的手段更為血腥殘暴。
現實上,這反映出了一個當時所有國家都存在的問題:勞動力緊缺。
雖然全球自然災害已經過去了十四年,但是在自然災害期間,世界各國的生育率都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因而社會人口結構出現了一條明顯的斷層。更嚴峻的是,在全球自然災害期間,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主力勞動人群,即年紀在二十四歲到三十四歲之間的壯年人,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二零五二年的時候,世界各國年紀在三十八歲到四十八歲之間的人口明顯偏低。雖然在全球自然災害過後,各國都迎來了新的生育高峰,但是在二零三八年後出生的人,此時都在十四歲以下。即便按照戰時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