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拉伯海卻是肯定的,因為他得重新打通戰略航道。
第九十四章戰略價值
第九十四章戰略價值T!~!
..
第九十五章 通暢的航線
第九十五章通暢的航線
對海軍來說,奪取制海權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在戰術層面上,奪取制海權就是海戰的根本目的,也是海軍存在的價值。只是在戰略層面上,奪取制海權只是實現海洋理由的手段,只有在奪取制海權之後實現了海洋利益,奪取制海權才具有價值。
所謂的海洋利益,在戰爭時期,主要就指利用海洋的能力,特別是海上運輸。
要知道,即便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二十一世紀中葉,海運仍然是最高效、最主要的物資與人員運送渠道。在國家間經濟往來間接決定一個國家達程度的時代,海運更是一個國家賴以為生的基礎。
特遣艦隊進軍印度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打通印度洋上的戰略航線。
這條航線,間接關係到中國的經濟命脈,也間接關係到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
從軍事上講,海運足以決定地面戰爭的走向。
別的不說,從中國到巴基斯坦的海運航線,就足以決定中國能否有必要在巴基斯坦這邊投入重兵,還是間接把主力放在中印東部邊境地區。要知道,如果沒有這條航線,這場地面戰爭肯定不好打。
雖然中巴戰略鐵路早已通車,還有一條戰略公路,但是這兩條地面運輸線的年運送能力也就在四千萬噸左右,而且是總量。四千萬噸有多大意義?每年,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邊境貿易貨物總流通量就接近四千萬噸,而且中巴貿易是維持巴基斯坦國內經濟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也就是說,即便在戰爭時期,這兩條地面運輸線的軍事價值也不是很大,很難承擔起戰略運輸任務。
對海運來說千萬噸根本不算什麼。
戰爭迸前,有二千八百餘艘遠洋貨輪懸掛中國國旗,總載重噸高達四點三億噸,這些貨輪每年能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港口之間往返六趟。也就是說,如果全部用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航線上,每年能運送二十五點八億噸貨物千萬噸,不過是其零頭的一半。在保證每年往返六趟的情況下,只需要一支由三十五艘二十萬噸級貨輪組成的船隊,就能完成四千萬噸的運送任務。
當時,受戰爭影響,滯留在印度洋各個港口裡的中國貨輪就有數百艘。
能夠說,只需打通了海上航線,運輸就不再是問題,中國陸軍就能向巴基斯坦派遣大批作戰部隊,把重點放在西線上。
從戰略的角度看,這是迅擊敗印度的重要基礎。
別忘了,印度都新德里在其本土西北地區。如果中國陸軍從東線動進攻,即便不考慮後勤保障問題,也需要橫跨整個恆河平原,向西推進近兩千公里才能到達新德里,即便從尼泊爾出,也得向西推進近一千公里。如果隊從巴基斯坦出,只需要推進四百公里就能到達新德里。
從哪個方向進攻更容易取得勝利,能夠說是一目瞭然。
當然,打通了戰略航線,不僅僅有軍事上的價值,還有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價值。
別的不說,至少中東地區出產的石油能夠暢通無阻的運往中國了,而且中國與歐洲的貿易也再是問題。
雖然石油已經不是戰略物資,而且中國本土與周邊地區有足夠多的油田,生產的石油足以維持基本需求,但是在電力價格一降再降,石油的市場價值早已跌到谷底,結果是石油開採業成為了夕陽產業。從二零四零年開始,中國政府就不再鼓勵石油產業展,採取了以進口為主的方法。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把這些附加值偏低的產業轉移到國外,以提高國內勞動力的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周邊地區出產的石油中,出了印度尼西亞與汶萊的石油具有較高的質量之外,朝鮮、越南與馬來西亞出產的石油都不大理想,市場價格偏低,因而中國的化工企業主要從中東進口石油。現實上,中東產的石油,不斷擁有很高的檔次,屬於優良原油。
當然,中國也是中東石油的主要出口地。
戰爭迸前,中東生產的石油中,有百分之六十輸往中國。這些石油,只有很少一部分精煉成了航空燃油與潤滑油,大部分都是化工原料,用來生產塑膠、複合材料、人造橡膠與化肥等化工產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化肥。原因很簡單,中國正在推廣的農業工廠對化肥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對質量要求非常高。當時,中國不但是全球第一大化肥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