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也就是說,這些作戰平臺直接潛渡了霍姆斯河

根據第十三集團軍的作戰記錄,當時指揮作戰的王震威少校找到一名敘軍軍官,只詢問了一下霍姆斯河的水深情況,以及哪處河段水流較為緩慢,隨即命令部隊潛渡霍姆斯河,根本沒有半點遲疑。

事實上,這也是全電動作戰平臺的優勢之一。

因為用燃料電池驅動,不需要空氣,所以在潛渡河流之前,駕乘人員只需要關閉所有艙門。如果是以往的主戰坦克,即便有潛渡能力,也要在渡河之前在炮塔頂部安裝一根長長的通氣管,並且在排氣口加裝增壓裝置。效能最好的主戰坦克,也需要十五分鐘才能完成這些準備工作。

所幸的是,霍姆斯河本來就很淺,而且水流平緩。

對以軍來說,這絕對是一場噩夢。

當時,以軍根本沒想到中**隊的坦克戰車能夠直接潛渡霍姆斯河,因此沒有立即展開形成戰鬥佇列。根據一名被俘的第七裝甲旅參謀交代,在發現中**隊到達後,第七裝甲旅的指揮官還認為可以利用中**隊強渡霍姆斯河的機會加以痛擊,並且據此首先部署了野戰炮兵。

毫無疑問,這場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十點不到,第七裝甲旅就被擊潰了,連軍旗都被俘獲,旅部也在戰鬥中被突擊叢集全部殲滅。

即便從八點算起,第七裝甲旅也只戰鬥了兩個小時。

僅僅兩個小時,這支以軍王牌裝甲部隊就成了歷史。

在這場戰鬥中,兩支突擊叢集只損失了五輛反裝甲平臺與三輛多用途平臺,而且都可以修復,傷亡官兵不到三十人。第七裝甲旅除了不到四百人逃走之外,其餘五千二百餘名官兵要麼陣亡、要麼被俘,其中近六百名官兵失蹤,大部分都是在先頭部隊被擊潰,撤退的時候掉入霍姆斯河淹死的。

雖然,這場戰鬥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已經足夠讓以軍膽戰心驚了。

當天晚上,緊隨第七裝甲旅的第一八八裝甲旅沒有發動進攻,而是在貝卡谷地北口開始構築防線。

因為敘軍防線已被擊潰,所以突擊叢集也沒有繼續發動進攻。

不管怎麼說,奇襲只能打一次,多了就不管用了。

更重要的是,兩支突擊叢集的總兵力還不到兩千,而第一八八裝甲旅有五千多,後面的四個以軍旅有兩萬多人。真要孤軍深入,就算突擊叢集再能打,地面戰平臺再先進,也是寡不敵眾。

當然,這也與蔣博文的命令有關。

突擊叢集的任務只是幫助敘軍守住防線,阻止以軍突擊霍姆斯,而不是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以當時的情況,進攻條件也不大成熟。

原因很簡單:支援這兩支突擊叢集的後勤工作還沒到位,比如地面戰平臺就要撤到霍姆斯補充電能。

事實上,這一局面對接下來的戰鬥產生了嚴重影響。

現在,回過頭來看,就能發現第七裝甲旅在南黎巴嫩耽擱的六個小時有多麼寶貴了。如果沒有耽擱這六個小時,以軍能在十六日上午十一點左右到達,而敘軍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構築防線。也就是說,第七裝甲旅能夠在毫無阻擋的情況下透過霍姆斯河,在東面廣闊的荒漠裡作戰。如果讓第七裝甲旅在霍姆斯河東岸展開,就算第十三集團軍的兩個突擊叢集能夠及時趕到,也很難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因為以軍有足夠的預備隊,特別是跟在第七裝甲旅身後的第一八八裝甲旅,所以以軍至少能夠在霍姆斯河東岸站穩腳跟,而鑑於敘利亞軍隊的表現,蔣博文將不得不動用留守大馬士革的最後的預備隊,而且沒有足夠的把握在霍姆斯擊潰以軍。

至於接下來還會產生什麼影響,那就很難預料了。

問題是,以軍在霍姆斯河的慘敗,並沒對巴拉姆的進攻計劃產生影響。

嚴格說來,在第七裝甲旅遭受慘敗之前,情勢一片大好,所以巴拉姆在下午六點下達了主攻命令。

根據以軍的作戰記錄,在八點左右,巴拉姆曾經打算停止進攻,並且安排參謀給前線部隊下達命令,但是在命令發出去之前,也就是八點剛過,以軍先頭部隊就渡過了不設防的約旦河。

到這一步,是否停止進攻已經不重要了。

隨後,巴拉姆撤消了停止進攻的命令,仍然讓部隊按計劃行動。由此表明,巴拉姆至少還有一點政治覺悟,知道以軍越過約旦河,等於把約旦拖下水,就算約旦不因此參戰,中國也能借以保護中立國的名義進軍約旦。

也就是說,就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