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f…44相比,j…30的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只是,巴基斯坦並不是一個財大氣粗的國家。雖然到二零四四年,巴基斯坦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一萬五千美元,在展中國家中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當時,達國家的門檻已經提高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二點五萬美元),加上不低的人口總量,巴基斯坦的經濟實力已經不算弱小,但是在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仍然不算富裕,因此國防開支不可能多到哪裡去。
受此影響,巴基斯坦空軍沒有用j…30取代所有戰鬥機。
到戰爭爆的時候,巴基斯坦空軍已經裝備了三百六十架j…30,其中二百四十架是制空型號,一百二十架是單純的多用途型號。按照巴基斯坦空軍制訂的計劃,要到二零五零年才能用j…30全部取代第四代戰鬥機,組建一支規模在八百架左右的j…30機群。也就是說,當時巴基斯坦空軍中還有五百多架j…22與j…22m,而且絕大部分是j…22m,或者是進行了技術升級的j…22。
與印度空軍相比,巴基斯坦空軍的結構更加合理,作戰能力也更加強悍。
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巴基斯坦空軍是一支不可否缺的作戰力量。
當天晚上,巴基斯坦空軍執行了兩次大規模打擊任務,總共出動一千餘架次,佔到了當晚中巴空軍總出動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執行了百分之二十的打擊任務,並且收穫了百分之二十三的戰果。
對印度空軍來說,這就意味著要面對近三千架戰鬥機。
要知道,在這三千架戰鬥機中,至少有二千架是第五代戰鬥機,而印度空軍總共也就只有三百多架第五代戰鬥機。
除此之外,印度空軍還要面對中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
戰爭爆前,中國空軍已經開始批次裝備h…30轟炸機,而這也是中國空軍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
與h…20相比,h…30最大的變化就是“大型化”。
最初階段,中國空軍希望h…30是一種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空天轟炸機,即最大飛行高度過一百六十公里,能以十二馬赫的度突防,或者是在電離層中以八馬赫的度突破敵國的戰略防空網。如果研製成的話,h…30絕對是一種經典轟炸機,更是一種致命的戰略威脅力量。
可惜的是,這個方案很快就下馬了。
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技術難度太高,二是沒有類似的作戰需求,三是作戰環境生了巨大變化。
技術上,主要就是一體式脈衝衝壓動機的研製難度太大了。
即便到二零四五年,該方面的技術也沒能取得突破。如果採用傳統的衝壓動機,就算能夠實現戰術指標,即達到八馬赫的巡航飛行度,作戰半徑過一萬二千公里,h…30的起飛重量也將過六百噸,而且只有不到五噸的有效載荷,因此只能攜帶核炸彈,執行戰略轟炸任務。如果僅能用於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中國空軍還不如投資開一種射程達到一萬二千公里的高音戰略巡航導彈,因為在核戰爭中,戰略轟炸機的生存率非常低,就算不被敵人擊落,在返回國內的時候,恐怕所有空軍基地都已被敵人的核武器摧毀,根本沒有機會執行第二次轟炸任務。如此一來,對於只能使用一次的戰略武器來說,高音巡航導彈顯然比戰略轟炸機划算得多。
戰術需求上,主要就是全面銷燬核武器,使戰略轟炸失去了意義。
在全面銷燬核武器之後,包括戰略轟炸機在內的所有戰略打擊平臺失去了存在價值,中國與美國都對戰略打擊平臺做了改進,比如把戰略核潛艇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把戰略彈道導彈改裝成攜帶常規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至於戰略轟炸機,即便得到保留,其主要任務也不是攜帶核炸彈執行轟炸任務,而是攜帶常規彈藥作戰。如此一來,戰略轟炸機不但要有足夠高的航程,還要有足夠大的載荷,或者說是載重比,即載彈量與起飛重量之比,以提高作戰效率。顯然,對於一種起飛重量達到六百噸,卻只能攜帶五噸炸彈的轟炸機來說,顯然沒有什麼效率。
作戰環境方面,主要就是粒子風暴產生的影響。
在所有衛星都已癱瘓,近地軌道上被太空垃圾塞滿的情況下,任何一種空天飛機都失去了存在價值。即便透過壓低飛行軌道,能夠降低被太空垃圾擊中的危險,可是隨時都有太空垃圾跌入大氣層,對所有在高空飛行的航空器構成威脅。對於在離地面一百六十公里高度上飛行的轟炸機來說,極易遭到太空垃圾撞擊。更重要的是,高音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