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李的原話?”
馬明濤點了點頭,笑著說道:“說不定,這也是元的觀點。”
“果真如此的話,在印度問題上,美國又是穩賺不賠了。”
“為什麼?”
“美國援助印度,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保護在印度的經濟利益,控制印度市場,利用印度的勞動力。美國的領導人,特別是利益集團不可能想不到,我們不大可能讓美國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美國的次要目的就是把印度變成我們的墳墓,讓我們深陷其中。”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如果因此爆戰爭的話,我們就算能夠取勝,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廢墟,而美國損失的不過是在印度的投資。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我們很難獲得戰爭紅利,反而會背上沉重的報復。顯然,美國沒打算和平相處二十年,更沒有把握在二十年之後戰勝我們,所以這成了唯一選擇。”
“迫使我們向印度開戰?”
牧浩洋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馬明濤鎖緊眉頭,說道:“這樣的話,我們就應該儘量避免戰爭。”
“怎麼避免?”
“這……”
“如果戰爭是唯一選擇,那我們就沒辦避免。目前看來,只要印度接受了美國的軍事援助,那麼戰爭技術唯一選擇。”牧浩洋笑了笑,說道,“顯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老李才讓你來找我,然後去元府。”
“沒有餘地了?”
牧浩洋搖了搖頭,沒有多說什麼。T!~!
..
第四十八章 針鋒相對
牧浩洋趕到的時候,黃瀚林、杜小蕾、騰耀輝、鍾盛林與萬宏濤等人已經到了。
萬宏濤是黃瀚林提拔起來的國防部長,與騰耀輝鬥得很厲害,為了軍隊人事任命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從道理上講,人事任命權屬於國防部,總參謀部只有建議權,但是在黃峙博擔任總參謀長的時候,總參謀部的“建議”從未被否決過。在二零三八年之前,也就是萬宏濤擔任國防部長前,騰耀輝的“建議”也沒有被否決過,而這兩年裡,總參謀部的很多建議都遭到了否決。
當然,萬宏濤肯定得到了黃瀚林的支援。
鍾盛林則是黎平寇提拔的高層領導,現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主管經濟等事務,與分管外交的杜小蕾都是黎平寇的人。
不用多說,在下一任國家元的問題上,黎平寇與黃瀚林肯定有不同的見解。
只是,黎平寇與黃瀚林的矛盾還沒有表面化,主要是黎平寇仍然很年輕,即便卸任之後也將分管軍事,因此就算黃瀚林在二零四三年出任國家元,也無獨攬大權,要到二零四八年才能擺脫黎平寇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裡,黎平寇與黃瀚林有著相似的政治主張,而且在同一條戰線上。當年,黎平寇能夠在易援朝的反對下出任國家元,與黃瀚林的支援密不可分。可以說,在二零三三年,正是黎平寇與黃瀚林的政治同盟,壓制住了易援朝。
事實上,在政治觀念上,黎平寇與黃瀚林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在對待國內民營資本的時候,兩人的態度都很開明,也正是在黎平寇擔任總理期間中國民營經濟才得到飛展,而黃瀚林出任總理之後,出**了很多鼓勵性政策,為民營資本壯大打下了基礎。
也就是說,兩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權力上。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黎平寇肯不肯在二零四三年放權,讓黃瀚林主持大局。
當然,牧浩洋對政治問題一向不大熱心,也很少參與政治鬥爭。與騰耀輝不同,在牧浩洋看來,就算黃瀚林主持大局,基本國防政策也不會出現重大變化。因為黃瀚林與民營資本的關係更加密切,所以牧浩洋還有理由相信,他能更加有力的支援軍隊建設,推進國防現代化。至於軍隊人事任命權,本來就不屬於總參謀部,也不應該由軍人掌握,因為這將導致軍人掌權。
所幸的是,離二零四三年還有三年。
李明陽到來後,會議立即開始。
這次,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非常詳細,在二零四五年之前,美國將幫助印度實現軍事現代化。
按照李明陽的說,美國肯定對中事建設規劃瞭如指掌。
雖然李明陽沒有把矛頭對準總參謀部,即沒有說是總參謀部洩露了絕密資料,但是牧浩洋心裡非常清楚,李明陽肯定非常惱火,因為軍事建設規劃是總參謀部的事,如果洩密就肯定與總參謀部有關。
當然,軍事情報局也脫不了關係,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