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需要二十五分鐘才能加滿油箱,同時需要三名坦克手與一名後勤兵操作,而為作戰平臺補充電能,幾乎不費人手,而一輛載重二十五噸的油罐車一次也只能為十二輛24式主戰坦克灌滿油箱。從人員利用效率上講,“燃氣輪機型緊湊式電力供應系統”還要高一些。
照此計算,一個坦克營需要兩套這樣的系統,而裝甲營與步兵營只需要一套。
問題是,燃氣輪機需要化石燃料。雖然燃氣輪機不像內燃機,沒有挑食毛病,汽油、柴油、煤油都可以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使用濃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酒精,或者是天然氣與煤氣,只是輸出功率有所降低而已。可最關鍵的問題依然存在,即運送燃料本身就是一件極為艱鉅的後勤保障任務。
與以往相比,最大的改變之處就是,可以把補給點設在後方。
此外,因為電動機的效率比機械驅動高得多,因此能源利用效率也要高得多,所以在同等情況下,部隊對燃料的需求要稍微低一些。只是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不可能為正在前線作戰的戰車補充電力。
為此,陸軍專門採購了一批“電力輸送車”。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專門運載燃料電池的後勤保障車輛。這些車輛在充滿電後,可以到前線為正在作戰的坦克戰車補充電能,或者交換燃料電池。此外,在前線作戰的坦克戰車也可以以類似的方法相互補給。
不管怎麼說,動力系統大變革,給中國陸軍的後勤保障體系提出了新的考驗。
中國陸軍能否把電動裝備的優勢揮出來,還得看其戰場表現。
第六十二章開戰在即
進入二零四五年,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除了第十三集團軍陸續開赴巴基斯坦,第四十二集團軍開始換裝之外,二零四五年第一個月生的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崑崙山”級第三批四艘航母先後服役,並且編入了太平洋艦隊。
牧浩洋擔任總參謀長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海軍的指揮體系。
按照他的編排,東海艦隊與北海艦隊合併為太平洋艦隊,南海艦隊降級為區域艦隊,主力戰艦分別抽調給太平洋艦隊與東印度洋艦隊。如此一來,中國海軍只有三支主力艦隊與一支區域艦隊。其中,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設在那霸,常備兵力為四支航母戰鬥群,東印度洋艦隊的母港仍然是浩洋港,常備兵力為兩支航母戰鬥群,西印度洋艦隊的母港仍然是瓜達爾港,常備兵力為兩支航母戰鬥群,南海區艦隊的母港仍然是榆林港,常備兵力是以“北京”號巡洋艦為核心的驅護編隊。在作戰使命上,三支主力艦隊都以控制海域為主,而南海區艦隊則以護航為主。至於之前由海軍承擔的一些任務,比如護漁、海域巡邏等等,都被牧浩洋丟給了海警。
改編後,最大的變化還是在兵力調配上。
雖然牧浩洋的改革並不徹底,即各個主力艦隊都有常備作戰力量,但是總參謀部與海軍司令部擁有更高調配權,即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隨時從各艦隊抽調作戰艦艇,組成新的特遣艦隊。
事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進行改革的主要目的。
“喜馬拉雅山”號、“喀喇崑崙山”號、“阿爾泰山”號與“大興安嶺”號服役後,海軍多出了四支航母戰鬥群,而牧浩洋壓根沒有打算把這四支航母戰鬥群分配給主力艦隊,而是由總參謀部直接指揮的機動部隊。只是按照他的安排,這四艘航母將取代太平洋艦隊“崑崙山”號、“天山”號、“南嶺”號與“武夷山”號,然後由四支早已形成戰鬥力的航母戰鬥群組成特遣艦隊。
說白了,就是在對印戰爭期間,讓四艘還處於整訓階段的航母戰鬥群留守太平洋。
嚴格說來,這四支航母戰鬥群要到二零四六年才能形成戰鬥力,在二零四五年的主要任務就是作戰訓練,讓它們留在太平洋上,也只是做做樣子,讓虎視眈眈的美國海軍不敢輕舉妄動。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四艘級航母。
以中國海軍在過去幾年裡的表現,特別是在中日戰爭中的表現,誰也不能保證這四支航母戰鬥群不會有驚人之舉。
經過這番調整,牧浩洋手裡已經有足夠多的兵力了。
當時,算上東印度洋艦隊與西印度洋艦隊的話,中國海軍能夠向印度洋派遣八支航母戰鬥群。
只是,中國海軍的對手也不弱。
二零四四年初,美國就按照承諾,向印度援助了五艘航母,以及組成五支航母戰鬥群所需的十艘巡洋艦、二十艘多用途驅逐艦、十五艘遠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