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迎接霍去病王師歸來的百姓,密密麻麻,人頭攢動,嘈雜的交談聲不絕於耳。
百姓在羽林軍的護衛下,沿官道兩側站好,手中揮舞著一些長安官府發下來的五顏六色小旗子,好奇的站在隊伍中遠方眺望,等待那名少年英雄的到來,許許多多的百姓站在擁擠的人群中交頭接耳,興奮地議論著。
這裡面絕大多數的百姓都不認識霍去病,只是聽說他今天打了勝仗,所以陛下才讓這長安全城的百姓出來迎接他。
百姓們在接到長安官府下達的命令後,很是順從,甚至是有些興奮從家中走出,迎接霍去病班師回朝。
這些平日裡只知道辛苦勞作,養家餬口的百姓們,已經很久沒見過從邊關歸來的勝利之師了,上一次還是衛青收腹河朔之時。
當猛地聽到他們大漢的軍隊在前線打了勝仗,還是大勝仗後,所有人都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來看看這支勝利之師,而且聽說統兵的將軍還很年輕,只有不到二十歲,這一下更是激發了長安百姓心中的好奇之心。
除了那些抱著好奇心的百姓外,還有一些百姓則是發自內心的要來迎接霍去病的凱旋之師,因為他們要來迎接。。。。。。自己從邊關勝利歸來的兒子,丈夫,或者是父親。。。。。。。
隨霍去病出徵河西的一萬驍騎中,不少人都居住在長安,或者是長安附近的村落之中,這些將士們的家眷加在一起足有上千人!
就比如說此刻,站在劉徹等文武百官身後一群百姓中的倆個老人。
一名六十多歲,頭髮花白的老者,和一名五十多歲,滿臉皺眉的大娘,老倆口站在劉徹等文武百官身後擁擠的人群中,墊著腳翹首以盼大軍的到來。
這位老爺子姓孫,大娘姓趙,他們在長安東城開了一家饅頭鋪,他們的兒子叫。。。。。。。孫。。。。。。孫銘。
老倆口一聽說冠軍侯率領大軍從河西凱旋而歸,那顆懸了許久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打了勝仗好啊,打了勝仗他們的兒子大概就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大概就可以。。。。。。。成親了。
大娘攙扶著老者,兩張蒼老的容顏上掛著欣喜的笑容,他們從熙攘的人群中一路擁到了東城門,擠到了二十里外劉徹率領的文武百官身後的位置。
本來倆個老人是不可能一路不停歇連續走二十里,可當他們找到了一名羽林軍的屯長,告訴那名屯長自己的兒子就是跟隨霍去病出徵河西的漢軍一員,他們倆個風燭殘年的老傢伙想要離得近一點看看兒子凱旋歸來的身影。
那名漢軍屯長沒有任何猶豫,他也無法拒絕這倆個老人的要求,隨即,親自命人騎馬將孫銘的父母送到了迎接霍去病回師隊伍的最前方。
站在一眾官老爺和皇帝陛下的身後,老倆口更是笑開了花,滿心歡喜的期待著不久後兒子騎著高頭大馬,從他們面前威風走過的模樣。
回來了好啊,回來了好啊。
。。。。。。。。
二十里外的官道上,劉徹率領長安所有的文武百官,和他的皇子公主以及後宮的十幾名妃子站在這裡,站在最前方,等待霍去病率軍歸來。
在劉徹正前方的官道兩側同樣站滿了手持長戟,肅穆*的羽林軍將士,這些羽林軍將士足足排了上百列。
他們攥緊手中的長戟,挺直自己的腰板,要將自己最*肅穆的一面展現給那些從前線回來的勝利之師。
而就在劉徹右後方的一片空地處,安然站立著上百名大漢樂師,樂師們穿著一身暗紅色常服,手裡拿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樂器,同樣,他們也在等待,等待霍去病率軍出現在官道上時,他們好奏響凱旋之音,讓這個大喜之日更添幾分歡慶。
眼下,劉徹正滿臉笑意的站在眾臣最前方,他的左手邊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漢官員,右手邊則是眼含熱淚,激動不已的衛子夫,而身後,便是董仲舒,東方朔等一干文武大臣。
看著遠方只有羽林軍將士把守的官道,劉徹微微蹙起了眉頭,對著身後的小順子公公說了幾句話,聽清楚了劉徹的吩咐後,小順子公公立刻去著手準備了。
很快,上百拿著裝滿了花瓣籃子的宮女跑向了正前方的官道兩側,一人接著一人的站在了最前方的羽林軍將士身後,就在這些宮女站好不久,又是幾千名百姓湧到了宮女的身後團團站好。
原來是劉徹覺得最前方只有御林軍將士的話太過於單調,所以讓小順子公公安排一下宮女去撒花,順便在找些百姓站在那裡,熱鬧一下氣氛。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