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1837年生於蒙彼利埃,1858年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無論是在內戰時的服役經歷還是在戰後擔任過的職務,都不足以使他在其他幾十名同等資歷的軍官中脫穎而出。
雖然他非常崇拜法拉格特海軍上將,但他在40年的海軍生涯中卻一直沒有機會來仿效心目中的偶像,但他比別人多一個心眼兒,就是千方百計交結有勢力的朋友,諸如西奧多·羅斯福和雷德菲爾德·普羅克特等。這套官場上的功夫不僅使他得到了亞洲海軍分艦隊的指揮權,同時也練就了他一整套稔熟的政客本領。
工於心計,老謀深算,正是他的看家本事。在馬尼拉港外的美國軍艦上,杜威鼓動如簧之舌,竭力勸說阿吉納爾多同西班牙人開戰,並向他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打跑了西班牙人,美國必將承認菲律賓的獨立。
阿吉納爾多果然相信了杜威的話。他登陸後馬上釋出命令:“從1898年5月31日起,全國人民必須拿起武器反對西班牙。”
阿吉納爾多是菲律賓人民敬若神明的領袖人物。有他登高一呼,自然萬民響應。很快就組建了一支萬人的隊伍,並從中國廈門購來了大批軍火,聲勢日盛起來。5月28日,阿吉納爾多率革命軍在阿拉邦一仗中重創了西班牙總督派來圍剿的一支勁旅。隨後,幾萬人馬浩浩蕩蕩,乘勝進逼馬尼拉。
雖然馬尼拉已陷入重重包圍,但杜威仍躲在旗艦上隔岸觀火,不越雷池一步。他得意洋洋地在日記中寫道:“菲律賓人正在逐步把西班牙人逼進城。在白天,我們可以望見他們的進攻,在夜晚,我們可以聽見他們的槍聲。他們打得很出色。他們的成就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它使我們的海軍免受西班牙人的進攻,而且也為我們即將到來的陸軍準備好據點。西班牙軍隊已完全龜縮於馬尼拉城內。”如此精明的鬼算盤,也虧杜威能想得出來。
到了6月底,革命軍控制了整個呂宋島,馬尼拉已成孤城一座,指日可下。杜威看看時機已到,遂派代表告訴阿吉納爾多,請他暫時不要攻城,等美國陸軍到達後,雙方並肩作戰,共同攻城。忠厚老實的阿吉納爾多又一次相信了杜威的甜言蜜語。
雙方議和西班牙放棄古巴島(4)
這時,古巴戰事已經結束,麥金利總統在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之餘,加緊調兵遣將,增援正在馬尼拉海面上心急火燎、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的杜威。
7月底,1萬名美國陸軍分為幾個梯隊陸續抵達馬尼拉。
一下船,司令官梅里特將軍便發現革命軍已在馬尼拉四周築好了戰壕,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偌大一片郊外,根本沒有美軍立錐之地。正在為難的時候,還是由杜威出面,說服阿吉納爾多讓出一部分戰壕給美軍,總算解決了這一令人尷尬的難題。
無奈梅里特帶來的老爺兵太不爭氣。7月31日清晨,西班牙軍隊趁美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之際,冷不丁地發動了一次進攻,打得美國兵哭爹喊娘,亂成一團。幸虧菲律賓人聞聲而至,才擊退了西班牙軍隊。可笑的是,明知西班牙人早就跑沒了影子,姍姍來遲的美軍援兵還是漫無目標地發射了6萬發步槍子彈和200發炮彈,以資壯膽。
其實,西班牙人是存心想給美軍來一個不大不小的下馬威,好為自己日後的談判增加一些有分量的籌碼。經過連年的圍剿與鎮壓,西班牙人對菲律賓革命軍的恐懼要遠甚於美國人,生怕他們會對西班牙過去的暴行進行報復。
於是,西班牙總督耀得尼斯幾經權衡,知道任何抵抗已屬無效,不得不派出代表同美軍商量,他們願意投降,但有兩個條件:(一)只能由美軍去接受投降,不能讓菲律賓人參加;(二)在投降之前允許西軍開炮,以示抵抗,從而保全耀得尼斯總督的面子和西軍的榮譽,免得回國後受到西班牙軍法的制裁。
如此卑鄙無恥的交易卻令美國人喜出望外,正中下懷,雙方一拍即合。杜威和梅里特厚著臉皮通知阿吉納爾多,請他在城外等候,切莫進城,保證美軍順利受降。
經過精心策劃,一場照本宣科的假戲果然演得相當精彩。8月10日,西班牙人一陣稀稀落落的槍炮轟鳴過後,由阿瑟·麥克阿瑟率領的一支海軍和由洛林率領的一支陸軍大搖大擺地進入了馬尼拉城。下午5點43分,總督府的西班牙國旗徐徐降下,換上了美國的星條旗。此時,被矇在鼓裡、對此一無所知的菲律賓軍隊卻被拒於城外!
事後,有一位歷史學家寫道:“這一天,美國贏得了一個城市,卻失掉了一個朋友。”
參議員哈里·海伍德也評論